宋海涛 主任医师 北京医院 三级甲等 耳鼻喉科

为什么小儿会患有中耳炎

2025.06.30 16:16

小儿中耳炎常见于免疫系统尚未发育完善、咽鼓管结构短且平直、上呼吸道感染频繁、喂养姿势不当、腺样体肥大等因素。具体分析如下:

1.免疫系统尚未发育完善:小儿免疫系统处于发育阶段,抵抗力相对较弱,容易受到细菌或病毒侵袭。中耳黏膜对病原体的防御能力不足,炎症反应调控机制不成熟,导致感染风险增加。鼻腔和咽喉部的病原体更易通过咽鼓管进入中耳,引发炎症反应。

2.咽鼓管结构短且平直:小儿咽鼓管长度仅为成人的一半,管腔较宽且呈水平位。这种解剖特点使鼻咽部分泌物或病原体更容易逆流至中耳。当发生上呼吸道感染时,咽鼓管黏膜肿胀导致通气功能障碍,中耳负压形成,为细菌繁殖创造条件。

3.上呼吸道感染频繁:小儿每年平均发生6-8次上呼吸道感染,鼻咽部炎症可直接蔓延至中耳。感冒时鼻腔分泌物增多,擤鼻不当会使带菌分泌物进入咽鼓管。鼻窦炎、过敏性鼻炎等疾病也会增加咽鼓管功能障碍风险。

4.喂养姿势不当:平躺喂奶时乳汁可能经咽鼓管反流至中耳。婴幼儿胃部呈水平位,贲门括约肌松弛,喂食后立即平卧易发生反流。乳汁中的蛋白质成分成为细菌培养基,导致中耳继发感染。

5.腺样体肥大:腺样体位于鼻咽顶部,生理性肥大期在3-6岁。肥大的腺样体阻塞咽鼓管咽口,影响中耳通气功能。腺样体表面凹陷易滞留病原体,成为潜在感染灶,细菌可经淋巴或直接扩散至中耳。

保持鼻腔通畅,避免用力擤鼻。哺乳时应将头部抬高30度,喂奶后竖抱拍嗝。及时治疗上呼吸道感染,减少公共场所暴露。注意观察听力变化,出现耳痛、发热等症状需及时就医。定期进行儿童保健检查,评估腺样体状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