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子义 主任医师 中日友好医院 三级甲等 中医内科

脾胃湿困是怎么引起的

2025.05.26 20:21

脾胃湿困是由于饮食不节导致湿浊内生、长期处于潮湿环境使外湿侵袭、情志不畅影响气机运行、劳倦过度损伤脾胃运化功能、素体脾虚水湿不化。具体分析如下:

1.饮食不节导致湿浊内生:过食生冷油腻或暴饮暴食会加重脾胃负担,脾胃运化功能失调后无法正常代谢水液,水湿停滞中焦形成湿浊,湿浊久蕴则困阻脾胃,出现脘腹胀满、食欲不振、大便黏滞等症状,长期如此会进一步削弱脾胃功能。

2.长期处于潮湿环境使外湿侵袭:居住环境潮湿或经常涉水淋雨会导致外湿邪气侵入人体,湿邪黏滞重浊易滞留经络脏腑,外湿与内湿相互搏结阻滞气机,脾胃受困则升降失常,表现为头身困重、四肢酸楚、舌苔厚腻等典型湿浊征象。

3.情志不畅影响气机运行:忧思恼怒等情绪波动会扰乱肝气疏泄,肝郁克脾则脾胃升降失司,水湿运化受阻而内停,形成肝郁脾湿的病理状态,临床常见胁腹胀痛、嗳气频作、排便不畅等症,情志因素与湿浊互为因果。

4.劳倦过度损伤脾胃运化功能:体力或脑力消耗过度会耗伤脾气,脾虚则水谷精微输布无力,水湿内生积聚中焦,脾主肌肉的功能减退还会伴随肢体乏力、气短懒言等虚象,劳倦与脾虚湿困常形成恶性循环。

5.素体脾虚水湿不化:先天脾胃虚弱或久病伤脾者阳气不足,难以温化水湿,稍有饮食不当或外湿侵袭即易诱发湿浊内停,此类体质多见面色萎黄、口淡无味、下肢浮肿等虚中夹湿之证,需长期调养以固护脾胃。

脾胃湿困的形成往往是多因素交织的结果,除上述常见诱因外,季节气候转变或药物误治也可能成为诱发条件。治疗需辨证施治,既要化湿醒脾治标,更需调理根本以恢复中焦运化之职,同时配合生活方式干预才能彻底改善体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