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玉红 主任医师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三级甲等 消化内科

引起黄疸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2024.12.03 11:23

黄疸主要由胆红素生成过多、肝细胞功能低下或有功能肝细胞量减少、肝细胞破坏结合胆红素外溢、肝内型胆汁淤积性黄疸、大胆管的梗阻引起。具体分析如下:

1.胆红素生成过多:胆红素是红细胞破坏后的产物。当红细胞大量破坏,如发生溶血时,胆红素生成的速度远超肝脏的摄取、结合和排泄能力,就会导致血液中胆红素水平升高而引发黄疸。常见于血型不合输血、新生儿溶血病等情况。

2.肝细胞功能低下或有功能肝细胞量减少:肝脏是处理胆红素的重要器官。如果肝细胞受到损伤,如各种肝炎病毒感染、药物性肝损伤等,导致肝细胞功能下降或者有功能的肝细胞数量减少,就不能有效地摄取、结合和排泄胆红素,从而引起黄疸。

3.肝细胞破坏结合胆红素外溢:当肝细胞发生病变,如严重的肝细胞坏死,肝细胞内的结合胆红素会反流到血液中,使血液中的胆红素升高,进而出现黄疸。这种情况常见于重型肝炎等严重肝脏疾病。

4.肝内型胆汁淤积性黄疸:肝脏内的胆汁排泄通道受阻时,胆汁在肝内淤积,胆汁中的胆红素反流进入血液,引起黄疸。可能是由于肝内胆管炎症、肝内泥沙样结石等原因造成的。

5.大胆管的梗阻:肝外的大胆管,如胆总管被结石、肿瘤等堵塞时,胆汁无法正常排入肠道,会反流进入血液,导致黄疸。患者往往伴有腹痛、陶土样大便等症状。

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避免可能损害肝脏的因素,如避免滥用药物、避免过度饮酒等。如果出现黄疸症状,应及时就医,进行全面的检查以明确病因,以便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