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馨 副主任医师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 三级甲等 眼科

如何区分真假近视

2024.12.03 15:24

真假近视可通过散瞳验光、视力波动、眼轴长度、调节功能、发病年龄等区分。具体分析如下:

1.散瞳验光:

散瞳药物可以麻痹睫状肌,消除睫状肌痉挛对验光结果的影响。如果散瞳后近视度数消失或明显降低,多为假性近视;若散瞳后仍存在近视度数,则为真性近视。是因为假性近视主要是由于用眼过度等原因导致睫状肌持续紧张收缩,使晶状体变凸,从而造成类似近视的状态,而散瞳能使睫状肌放松,晶状体恢复正常状态,从而准确判断近视的性质。

2.视力波动:

在长时间用眼后,视力会明显下降,而经过休息,如闭目养神、远眺等,视力可能会有所恢复。是因为假性近视是一种暂时的、功能性的视力变化,主要是由于眼睛疲劳引起的调节功能异常。而真性近视的视力相对稳定,一旦形成,不会因为短暂的休息而明显改善,因为真性近视是眼球结构发生了改变,如眼轴变长等,这种改变是不可逆的。

3.眼轴长度:

真性近视患者的眼轴通常会比正常眼轴长。随着眼轴的延长,光线聚焦在视网膜之前,导致近视。而假性近视患者的眼轴长度一般在正常范围内,其近视现象主要是由于晶状体的屈光能力暂时改变引起的,并非眼球结构的实质性改变。通过专业的眼科仪器,如A超等,可以准确测量眼轴长度,从而辅助判断近视的真假。

4.调节功能:

假性近视患者的调节功能往往存在异常,表现为调节紧张或调节痉挛。例如,在进行调节灵活度检查时,可能会出现调节反应速度减慢等情况。而真性近视患者的调节功能可能相对正常,因为其近视主要是由于眼球的器质性改变,而非调节功能的问题。通过调节功能检查,可以从功能学角度判断近视的性质,为诊断提供依据。

5.发病年龄:

一般来说,假性近视多见于青少年,尤其是儿童。是因为青少年的眼睛正处于生长发育阶段,用眼习惯不良,如长时间近距离用眼,容易导致睫状肌疲劳,引发假性近视。而真性近视在各个年龄段都可能发生,但如果在低龄儿童中发现近视,需要更加谨慎地判断,因为低龄儿童的眼球发育尚未完全成熟,假性近视的可能性相对较大。

在区分真假近视时,要选择正规的眼科医疗机构进行检查,确保检查结果的准确性。同时,无论是真性近视还是假性近视,都应养成良好的用眼习惯,避免近视进一步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