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卫民 主任医师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 三级甲等 感染内科

登革热药物消杀

2024.12.16 15:14

登革热可通过药物消杀来防控。登革热是由登革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主要通过埃及伊蚊和白纹伊蚊传播。药物消杀在控制登革热传播方面有重要意义。对于蚊虫滋生地,如室内外的积水容器等,可以使用合适的杀虫剂进行喷洒。像一些含有菊酯类成分的杀虫剂,能有效杀灭成蚊。在幼虫滋生的水体中,可以投放昆虫生长调节剂,抑制蚊虫幼虫的生长发育,从而减少蚊虫数量。同时,在公共环境如公园、垃圾处理站等周边区域,也需要定期进行药物消杀工作。药物消杀需要覆盖到可能存在蚊虫滋生和栖息的各个角落,包括草丛、阴暗潮湿的角落、下水道等。

在进行登革热药物消杀时也有诸多注意事项。首先要选择对环境和人体相对安全的药物,避免使用高毒、高残留的杀虫剂,防止对居民健康和生态环境造成不良影响。在消杀过程中,操作人员要做好防护措施,如佩戴口罩、手套等,防止药物接触皮肤和呼吸道。如果是在居民区进行消杀,要提前通知居民,告知相关注意事项,例如关好门窗,避免药物进入室内影响居民生活。消杀后,要对消杀区域进行检查和评估,确保消杀效果达到预期,若未达到理想效果,需要分析原因并进行补充消杀。而且药物的储存和使用要严格按照规定进行,避免药物泄漏等安全事故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