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峥嵘 副主任医师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 三级甲等 骨科

什么是骨性关节炎

2024.10.13 00:46

骨性关节炎是一种常见的慢性关节疾病,主要由于关节软骨的退变、磨损以及继发性的骨质增生等导致。

骨性关节炎的发生往往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随着年龄的增长,关节软骨逐渐退变,其弹性和抗压能力下降。过度的体力劳动、运动损伤等可加重关节软骨的磨损。肥胖、关节畸形、遗传等因素也与骨性关节炎的发生密切相关。当关节软骨受损后,关节面变得不平整,在活动时会产生摩擦和疼痛。同时,机体为了修复损伤会产生骨质增生,进一步影响关节的活动。患者会出现关节疼痛、肿胀、僵硬、活动受限等症状,尤其是在负重或活动后更为明显。疼痛可逐渐加重,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在日常生活中,骨性关节炎患者需要注意关节的保护和保养。避免长时间负重和过度活动,可适当进行游泳、骑自行车等对关节负荷较小的运动。控制体重以减轻关节的压力。注意关节的保暖,避免受寒。同时,可配合物理治疗、药物治疗等缓解症状。对于病情严重、保守治疗无效的患者,可能需要手术治疗,如关节置换术等。早期诊断和积极治疗对于延缓骨性关节炎的进展、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至关重要。应该提高对骨性关节炎的认识,关注关节健康,一旦出现相关症状及时就医,采取合适的治疗措施。并且要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预防骨性关节炎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