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士伟 主任医师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 三级甲等 心血管内科

肝素抗凝的基本原理是什么

2025.01.07 17:53

肝素抗凝的基本原理是通过增强抗凝血酶IIIATIII的活性,从而抑制凝血酶和其他凝血因子的活性,达到防止血液凝固的效果。肝素是一种天然的多糖类抗凝剂,主要由肥大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分泌,广泛应用于临床以预防和治疗血栓形成。

肝素的抗凝机制主要依赖于其与抗凝血酶III的结合。抗凝血酶III是一种血浆蛋白,能够抑制多种凝血因子,尤其是凝血酶因子IIa和因子Xa。肝素与抗凝血酶III结合后,使其构象发生变化,从而显著提高其对凝血因子的抑制能力。具体来说,肝素通过与抗凝血酶III形成复合物,促进抗凝血酶III与凝血因子的结合,迅速抑制凝血酶和因子Xa的活性,进而阻止凝血过程的进行。肝素还可以直接与凝血因子结合,进一步增强其抗凝效果。由于肝素的作用迅速且可逆,因此在临床上常用于急性血栓性疾病的治疗和手术过程中的抗凝管理。

在使用肝素时,需要注意几个方面。首先,肝素的剂量和使用方式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调整,尤其是在肝功能不全或肾功能不全的患者中,需谨慎使用,以防止出血风险增加。其次,监测患者的凝血指标,如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是确保抗凝效果和安全性的关键。肝素可能引起一些不良反应,如出血、低血小板症肝素诱导的血小板减少症等,因此在使用过程中应密切观察患者的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指标。患者在使用肝素期间,应避免同时使用其他抗凝药物,以减少药物间相互作用的风险。肝素作为一种有效的抗凝药物,在临床应用中具有重要的价值,但必须在专业医师的指导下进行,以确保安全和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