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子义 主任医师 中日友好医院 三级甲等 中医内科

中医怎么治疗肝腹水

2025.09.28 17:07

中医治疗肝腹水以扶正祛邪、调理气血为核心,通过辨证施治改善肝功能,促进水液代谢。治疗方法包括中药内服、针灸、外敷等,旨在缓解腹胀、消除腹水,同时兼顾调理体质,减少复发风险。

肝腹水在中医属鼓胀范畴,多与肝郁脾虚、气滞血瘀、水湿内停有关。治疗上需分型论治:气滞湿阻型常用柴胡疏肝散合胃苓汤加减;湿热蕴结型以茵陈蒿汤为主;脾虚水停型选用实脾饮;肝肾阴虚型多用一贯煎合猪苓汤。中药如茯苓、泽泻、大腹皮等利水消肿,黄芪、白术健脾益气,丹参、赤芍活血化瘀。针灸选取水分、气海、足三里等穴位,促进气血运行。外敷疗法可用甘遂、牵牛子研末调敷脐部,辅助排水。治疗需结合患者体质调整方药,避免过度攻伐损伤正气。

注意事项包括严格限制钠盐摄入,每日不超过2克,避免加重水钠潴留。饮食宜清淡易消化,适量补充优质蛋白,如鱼肉、豆制品。戒酒并避免劳累、情绪波动,以防病情反复。中药需由医师指导,不可自行滥用峻下逐水药,以免引发电解质紊乱。定期监测腹围、体重及肝功能,若出现发热、呕血或神志异常,应立即就医。中西医结合治疗可提高疗效,晚期患者必要时考虑腹腔穿刺引流等现代医学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