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明 副主任医师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 三级甲等 泌尿外科

产后憋不住尿是怎么回事

2024.10.21 14:13

产后憋不住尿主要与盆底肌松弛、产道损伤、激素变化、泌尿系统感染、心理因素有关。具体分析如下:

1.盆底肌松弛:产后盆底肌松弛是憋不住尿的常见原因。在孕期,子宫不断增大,对盆底肌造成长期压迫,加上分娩过程中盆底肌进一步拉伸,使其功能受损。盆底肌犹如一张吊床,对膀胱等盆腔器官起支撑作用,松弛后无法有效承托膀胱,当腹压增加时,如咳嗽、大笑,就容易出现漏尿现象。产妇可通过盆底肌训练来改善,如凯格尔运动,即收缩肛门和阴道的肌肉,每次收缩持续5-10秒,然后放松,重复进行。

2.产道损伤:分娩过程中可能会造成产道损伤,尤其是顺产时。如果产道撕裂累及尿道周围组织或神经,会影响尿道正常的控尿功能。这种损伤可能导致尿道括约肌功能失调,从而出现憋不住尿的情况。对于产道损伤引起的问题,需要根据损伤的程度进行相应处理。轻度损伤可通过保守治疗,如保持局部清洁、避免感染,让损伤组织自然修复;严重损伤可能需要手术修复。

3.激素变化:产后女性体内激素水平发生显著变化。雌激素水平在孕期升高,产后迅速下降,这会影响尿道黏膜的厚度和弹性。尿道黏膜变薄、弹性降低后,其闭合能力减弱,容易导致尿液渗漏。一般随着身体的恢复,激素水平会逐渐趋于稳定,但如果症状较严重,可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激素替代治疗,同时可配合使用一些局部的雌激素药膏,以改善尿道黏膜的状况。

4.泌尿系统感染:产后身体抵抗力下降,加上恶露的排出,如果不注意个人卫生,很容易引发泌尿系统感染。细菌感染泌尿系统后,会引起尿道黏膜炎症,刺激尿道产生尿频、尿急,甚至憋不住尿的症状。治疗泌尿系统感染需要使用抗生素,同时要增加水分摄入,多排尿,以冲洗尿道中的细菌。产妇还应注意个人卫生,保持外阴清洁,勤换内裤。

5.心理因素:产后心理状态对身体功能也有影响。新妈妈可能会因为角色转变、照顾宝宝的压力等产生焦虑、紧张情绪。这些不良情绪会影响神经系统对膀胱的控制,导致膀胱功能紊乱,出现憋不住尿的情况。产妇要注意调整心态,家人也应给予更多的关心和支持。可以通过适当的运动、与他人交流等方式缓解压力,改善心理状态。

产后憋不住尿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产妇如果出现这种情况,应及时就医,明确病因,以便采取针对性的措施进行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