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明 副主任医师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 三级甲等 泌尿外科

什么是尿路梗阻

2024.10.21 14:12

尿路梗阻是指泌尿系统中尿液排出受阻的情况。

尿路梗阻可发生在泌尿系统的各个部位,从肾盂、输尿管、膀胱到尿道等任何一处出现狭窄、结石、肿瘤、先天畸形或其他因素导致管腔不通畅,都可能引起尿路梗阻。当尿路梗阻发生时,尿液不能顺利排出,会导致梗阻上方的尿路扩张积水,进而影响肾脏的正常功能。轻度的尿路梗阻可能症状不明显,但随着梗阻程度的加重,会逐渐出现一系列症状。比如肾积水可引起患侧腰部胀痛;输尿管梗阻会导致阵发性绞痛;膀胱以下的梗阻则常出现排尿困难、尿潴留等表现。长期严重的尿路梗阻可导致肾功能损害,甚至肾衰竭。尿路梗阻还容易引发泌尿系统感染,反复感染又会加重梗阻,形成恶性循环。诊断尿路梗阻主要依靠临床症状、体征、影像学检查如超声、X线、CT等以及尿液检查等。治疗方法则根据梗阻的原因、部位、程度等因素而定,包括去除梗阻病因如手术取石、切除肿瘤等、缓解症状如留置尿管等以及保护肾功能等措施。尿路梗阻是一种需要及时诊断和治疗的泌尿系统疾病,以避免对肾脏等器官造成严重损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