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东生 主任医师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 三级甲等 儿科

新生儿窒息名词解释

2024.08.29 16:46

新生儿窒息是指新生儿出生后不能建立正常的自主呼吸而导致低氧血症、高碳酸血症及全身多脏器损伤,是引起新生儿死亡和儿童伤残的重要原因之一。

新生儿窒息多发生在分娩过程中,也可发生在出生后的短时间内。其发生与胎儿在子宫内的环境、分娩过程中的因素以及新生儿自身的状况等密切相关。比如,胎儿在宫内缺氧、羊水胎粪污染、脐带绕颈、难产、产程过长、产妇使用麻醉剂或镇静剂过量等,都可能导致新生儿窒息。当新生儿窒息发生时,由于缺氧,会引起一系列病理生理改变,包括呼吸、循环、中枢神经系统等多个系统的功能障碍。患儿可能出现呼吸微弱或无呼吸、皮肤青紫或苍白、心率减慢、对外界刺激反应差等表现。

严重的新生儿窒息如果不能及时得到有效的抢救和治疗,可能会导致新生儿死亡,即使存活下来,也可能遗留脑瘫、智力低下、癫痫等严重的神经系统后遗症,对患儿的生活质量和家庭带来极大的影响。对于分娩过程中的产妇和胎儿,需要密切监测,及时发现可能导致窒息的危险因素,并采取相应的预防和干预措施。一旦发生新生儿窒息,必须立即进行有效的复苏抢救,包括清理呼吸道、建立呼吸、维持正常循环等,以尽可能减少窒息对新生儿造成的损害。同时,对于窒息后的新生儿,还需要进行密切的监护和后续治疗,以预防和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改善预后。全社会都应该重视新生儿窒息问题,提高对其的认识和防治水平,保障新生儿的健康和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