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世昌 副主任医师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 三级甲等 神经内科

什么是多发腔隙脑梗塞

2025.08.18 14:54

多发腔隙脑梗塞是一种常见的脑血管疾病,主要表现为大脑深部小血管的梗塞,导致多个小的脑梗塞灶形成。这种病变通常与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等慢性病密切相关,常见于中老年人群体。由于病灶较小,临床表现可能不明显,但随着病变的进展,可能会引发认知障碍、运动功能障碍等一系列症状。

多发腔隙脑梗塞的发病机制主要与小动脉的病变有关。这些小动脉由于长期的高血压、动脉硬化等因素,逐渐变得狭窄,导致血流供应不足,最终引发脑组织缺血。病变通常发生在大脑的深部区域,如基底节、内囊和丘脑等部位。患者可能会出现不同程度的神经功能缺损,具体表现为肢体无力、感觉障碍、语言不清或认知能力下降等。影像学检查如CT或MRI可以帮助确认诊断,显示出多个小的低密度灶。

在预防和管理多发腔隙脑梗塞时,控制相关危险因素至关重要。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包括均衡饮食、适量运动和戒烟限酒,有助于降低发病风险。同时,定期监测血压、血糖和血脂水平,及时进行干预和治疗,可以有效减少脑梗塞的发生。患者在出现相关症状时,应及时就医,进行必要的检查和治疗,以避免病情加重。对于已经确诊的患者,遵循医生的治疗方案,定期复查,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也有助于改善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