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青 主任医师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 三级甲等 泌尿外科

小便时有白色液体是怎么回事

2024.12.19 08:44

小便时有白色液体可能是乳糜尿、前列腺炎、尿道炎、结晶尿、盐类尿导致的。具体分析如下:

1.乳糜尿:乳糜尿的出现主要是因为淋巴系统与泌尿系统之间存在异常通道,使得淋巴液混入尿液中。常见于丝虫病感染,丝虫在淋巴系统内寄生繁殖,阻塞淋巴管,导致淋巴回流受阻。另外,腹腔结核、肿瘤等压迫或侵犯淋巴系统也可能引发。患者的尿液呈乳白色,像牛奶一样。如果是丝虫病引起的,需要进行驱虫治疗,对于其他病因则要针对原发病进行治疗,如治疗腹腔结核、切除肿瘤等。

2.前列腺炎:男性前列腺发生炎症时,前列腺液分泌增多。在排尿终末,由于盆底肌肉的收缩,前列腺液会被挤出混入尿液中,从而出现白色液体。前列腺炎的病因较为复杂,久坐、酗酒、长期憋尿、细菌感染等都可能诱发。患者可能还伴有尿频、尿急、尿痛、会阴部坠胀等症状。需要调整生活习惯,避免久坐、酗酒等不良因素,必要时使用抗生素等药物进行治疗。

3.尿道炎:无论是淋菌性尿道炎还是非淋菌性尿道炎,炎症刺激尿道黏膜,会使尿道黏膜产生分泌物。这些分泌物混入尿液中,可导致小便出现白色液体。淋菌性尿道炎主要由淋球菌感染引起,通过不洁性行为传播;非淋菌性尿道炎常见病原体为沙眼衣原体、解脲支原体等。患者常有尿道刺痒、尿痛、尿道分泌物增多等症状。需要根据病原体类型使用相应的抗生素进行治疗,同时避免不洁性行为,注意个人卫生。

4.结晶尿:当尿液中的某些成分,如尿酸、草酸钙等浓度过高时,会形成结晶析出。这些结晶在尿液中呈现为白色沉淀物,使尿液看起来有白色液体。饮水过少、出汗过多、尿液酸碱度异常等因素都可能促使结晶尿的形成。增加饮水量,稀释尿液,调整饮食结构,减少高草酸、高尿酸食物的摄入,有助于改善结晶尿的情况。

5.盐类尿:多见于儿童,主要是由于尿液中磷酸盐、碳酸盐等盐类物质含量过高。儿童新陈代谢旺盛,在寒冷季节或饮水过少时,肾脏对盐类物质的排泄调节功能尚未完全成熟,容易出现盐类尿。尿液外观呈白色混浊,加热或加酸后尿液可变得澄清。一般不需要特殊治疗,增加饮水,保证足够的水分摄入即可。

如果发现小便时有白色液体,应及时就医,进行相关检查,如尿液常规、前列腺液检查等,以明确病因,采取针对性的治疗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