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士伟 主任医师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 三级甲等 心血管内科

主动脉夹层病理以及能否遗传

2025.02.06 08:49

主动脉夹层是一种严重的心血管疾病,主要表现为主动脉内膜的撕裂,导致血液进入主动脉壁的中层,形成夹层。病理上,主动脉夹层通常与主动脉壁的结构异常、动脉硬化、高血压等因素密切相关。夹层的形成可以导致主动脉的扩张、破裂,甚至危及生命。及时的诊断与治疗对于患者的预后至关重要。

主动脉夹层的病理机制主要涉及主动脉壁的结构变化,包括内膜的撕裂和中层的血肿形成。内膜的撕裂可能是由于高血压、结缔组织疾病如马凡综合症、埃勒斯-丹洛斯综合症或主动脉先天性畸形等因素引起的。随着血液进入主动脉壁的中层,血肿逐渐扩展,可能导致主动脉腔的狭窄或完全阻塞,进而影响到全身的血液供应。病理学上,主动脉夹层的组织学特征包括平滑肌细胞的变性、基质的破坏以及胶原纤维的重排等。夹层的发生也可能与炎症反应、氧化应激等因素有关。虽然主动脉夹层的发生与环境因素密切相关,但遗传因素在某些情况下也起着重要作用。

关于主动脉夹层的遗传性,研究表明,某些遗传性疾病可能增加个体发生主动脉夹层的风险。例如,马凡综合症和埃勒斯-丹洛斯综合症等结缔组织疾病患者,由于其胶原蛋白的异常,主动脉壁的强度和弹性降低,容易导致夹层的发生。家族性主动脉夹层的病例也被报道,提示遗传因素在某些个体中可能起到重要作用。若家族中有主动脉夹层或相关疾病的病史,建议进行遗传咨询和定期检查,以便及早发现潜在风险。

在关注主动脉夹层的同时,患者及其家属应注意定期体检,尤其是有高血压、糖尿病或家族史的人群。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如均衡饮食、适量运动、控制体重和戒烟等,有助于降低心血管疾病的风险。若出现胸痛、背痛、晕厥等症状,应及时就医,进行相关检查,以便早期发现和治疗潜在的主动脉夹层。主动脉夹层是一种复杂的疾病,了解其病理机制及遗传背景,有助于提高早期诊断和治疗的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