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明 副主任医师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 三级甲等 泌尿外科

尿失禁的原因和治疗是什么

2024.10.28 17:48

尿失禁的原因主要包括年龄增长、生育损伤、疾病因素、肥胖、药物副作用。具体分析如下:

1.年龄增长:随着年龄的增加,身体的各项机能逐渐衰退。盆底肌肉变得松弛,尿道括约肌的功能也会减弱,这就使得膀胱的控制能力下降,从而容易引发尿失禁。对于这种情况,可通过盆底肌训练来改善,如凯格尔运动,即收缩肛门和阴道的肌肉,每次收缩持续5-10秒,然后放松,重复进行多次,每天进行3组,每组10-15次。同时,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如适度运动、合理饮食等也有助于缓解症状。

2.生育损伤:女性在生育过程中,尤其是顺产时,胎儿经过产道会对盆底肌肉和筋膜造成过度的拉伸和损伤。可能导致盆底支持结构的松弛,膀胱和尿道的正常解剖位置发生改变,使得膀胱的控尿功能受到影响。产后应尽早进行盆底康复训练,包括生物反馈疗法、电刺激疗法等。生物反馈疗法是借助仪器,将盆底肌肉活动的信息转化为视觉或听觉信号反馈给患者,指导患者正确收缩和放松盆底肌肉。电刺激疗法则是通过电流刺激盆底肌肉,增强肌肉的收缩能力。

3.疾病因素:某些疾病会引发尿失禁。例如神经系统疾病,像脑血管意外、脊髓损伤等,这些疾病会影响神经系统对膀胱和尿道括约肌的控制。当神经系统的传导通路受损时,膀胱可能无法正常接收大脑发出的控制信号,或者尿道括约肌不能正常收缩和舒张,从而导致尿失禁。对于由神经系统疾病引起的尿失禁,首先要积极治疗原发疾病,如针对脑血管意外患者进行溶栓、康复治疗等。同时,可根据尿失禁的严重程度采取相应的辅助措施,如使用成人纸尿裤、间歇导尿等,以保持皮肤清洁干燥,防止泌尿系统感染。

4.肥胖:肥胖者腹部脂肪堆积过多,会增加腹压。长期的高腹压会对膀胱产生向下的压力,使膀胱内压力升高,同时也会影响盆底肌肉的功能。当腹压突然增加时,如咳嗽、大笑、弯腰等动作,就容易出现压力性尿失禁。减轻体重是改善这种尿失禁的关键。通过合理的饮食控制,减少高热量、高脂肪食物的摄入,增加运动量,如快走、慢跑、游泳等有氧运动,逐步减轻体重,降低腹压,从而缓解尿失禁症状。

5.药物副作用:一些药物可能会引起尿失禁作为副作用。例如,某些降压药、镇静催眠药等。降压药可能会影响肾脏的血流动力学或者直接作用于膀胱平滑肌,导致膀胱的排空功能异常。镇静催眠药可能会抑制中枢神经系统对膀胱的控制。如果怀疑是药物副作用引起的尿失禁,应及时与医生沟通,在医生的指导下调整药物剂量或更换药物。

尿失禁是一种较为复杂的病症,不同原因导致的尿失禁在治疗和管理上有所差异。准确判断病因并采取针对性的措施对于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至关重要。同时,患者也应保持积极的心态面对这一问题,积极配合治疗和康复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