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世昌 副主任医师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 三级甲等 神经内科

蛛网膜下腔出血并发症有哪些

2025.08.11 14:17

蛛网膜下腔出血并发症包括脑血管痉挛、脑积水、再出血、癫痫发作、电解质紊乱。具体分析如下:

1.脑血管痉挛:脑血管痉挛是蛛网膜下腔出血后常见的严重并发症,多发生在出血后3-14天。由于血液分解产物刺激血管平滑肌,导致血管持续性收缩,脑血流减少,可能引发脑缺血甚至脑梗死。临床表现包括意识障碍、偏瘫或失语,严重时可危及生命。早期监测和干预是关键,常用钙离子拮抗剂缓解痉挛,必要时采取血管内治疗。

2.脑积水:脑积水分为急性和慢性两种,急性脑积水多在出血后数小时内出现,由于血块阻塞脑脊液循环通路导致颅内压急剧升高。慢性脑积水则因蛛网膜颗粒粘连影响脑脊液吸收,表现为进行性认知功能下降、步态不稳。治疗需根据病情选择脑室外引流或脑室腹腔分流术,及时干预可改善预后。

3.再出血:再出血是致死率极高的并发症,多发生在首次出血后24小时内。破裂的动脉瘤未处理或血压控制不佳是主要原因,表现为突发剧烈头痛、意识丧失。紧急行动脉瘤夹闭或介入栓塞是防止再出血的有效手段,同时需严格控制血压和避免剧烈活动。

4.癫痫发作: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皮层受刺激或继发性损伤可能引发癫痫,早期发作与急性脑损伤相关,晚期发作则多由脑组织瘢痕形成导致。发作形式多样,全面性强直阵挛发作较常见。预防性使用抗癫痫药物存在争议,但对已发生癫痫者需长期规范治疗以减少复发。

5.电解质紊乱:下丘脑功能受损或抗利尿激素分泌异常可导致低钠血症,表现为嗜睡、抽搐甚至昏迷。过度利尿或补液不当也可能引发其他电解质失衡。严密监测血钠、血钾水平,针对性调整补液方案和药物是管理重点。

蛛网膜下腔出血后需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尤其关注意识状态和生命体征。避免情绪激动和用力动作,保持排便通畅。饮食宜清淡,控制钠盐摄入。定期复查影像学检查,评估并发症风险。早期康复训练有助于改善神经功能缺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