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青 主任医师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 三级甲等 泌尿外科

急性膀胱炎为什么会尿血

2025.02.17 12:00

急性膀胱炎导致尿血的原因主要包括膀胱黏膜的损伤、炎症反应引起的血管通透性增加、细菌感染导致的局部出血、尿液刺激引起的微小血管破裂以及膀胱结石或其他病变的并发症。具体分析如下:

1.膀胱黏膜的损伤:急性膀胱炎时,膀胱内的细菌感染会导致膀胱黏膜的损伤,黏膜的破损可能会导致血液渗出,从而出现尿血的现象。膀胱黏膜是保护膀胱内壁的重要屏障,一旦受到炎症的侵袭,黏膜的完整性受到破坏,血液就会进入尿液中,表现为尿血。

2.炎症反应引起的血管通透性增加:急性膀胱炎的炎症反应会导致局部血管的通透性增加,血管壁的通透性增强使得血液成分更容易渗透到膀胱腔内,导致尿液中出现红细胞,从而引发尿血现象。这种情况通常伴随着其他炎症症状,如尿频、尿急和排尿疼痛等。

3.细菌感染导致的局部出血:急性膀胱炎通常由细菌感染引起,细菌在膀胱内繁殖并释放毒素,刺激膀胱壁的血管,导致局部出血。细菌的存在不仅引发炎症,还可能直接损伤血管内皮,造成红细胞进入尿液中,表现为尿血。

4.尿液刺激引起的微小血管破裂:在急性膀胱炎的情况下,尿液中的刺激性物质会对膀胱壁造成刺激,导致微小血管破裂,进而引起尿血。尿液的pH值变化、浓度增加等因素都可能加重对膀胱壁的刺激,促使微小血管的损伤。

5.膀胱结石或其他病变的并发症:急性膀胱炎有时会伴随膀胱结石或其他病变,这些病变可能会对膀胱壁造成机械性损伤,导致出血。结石在膀胱内移动时可能刮伤黏膜,造成出血现象,进一步加重尿血的症状。

急性膀胱炎是一种常见的泌尿系统感染,患者在出现尿血时,应及时就医,以便进行必要的检查和治疗。尿血的出现不仅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还可能是潜在严重疾病的信号,因此重视症状并寻求专业的医疗帮助是非常重要的。通过合理的抗感染治疗和对症处理,大多数患者能够得到有效的缓解和恢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