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永彬 副主任医师 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 三级甲等 妇科

哺乳期用药应该注意什么

2025.04.28 17:44

哺乳期用药应优先选择对婴儿影响小的药物、避免使用可能抑制泌乳的药物、注意用药时机以减少婴儿摄入、严格遵医嘱控制剂量和疗程、密切观察婴儿反应。具体分析如下:

1.优先选择对婴儿影响小的药物:哺乳期药物可能通过乳汁进入婴儿体内,应尽量选用安全性高、代谢快、蛋白结合率高的药物。例如对乙酰氨基酚比布洛芬更适宜,因后者可能引起婴儿肠胃不适。中成药需谨慎,部分成分如麻黄碱可能影响婴儿神经系统发育。用药前需查阅药物说明书或咨询医生,明确标注哺乳期慎用或禁用的药物应避免。

2.避免使用可能抑制泌乳的药物:某些药物如伪麻黄碱、雌激素类药物会减少乳汁分泌,影响哺乳。利尿剂可能通过脱水作用间接降低泌乳量。若必须使用此类药物,需评估母乳喂养的必要性,必要时暂停哺乳或选择替代药物。传统回奶药物如炒麦芽也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避免自行服用。

3.注意用药时机以减少婴儿摄入:药物在乳汁中的浓度通常与母体血药浓度平行,建议在哺乳后立即服药,避开血药浓度高峰期。例如抗生素头孢类需在哺乳后1小时服用,使下次哺乳时药物浓度已下降。长效药物需更长时间间隔,必要时可提前挤奶储存备用。

4.严格遵医嘱控制剂量和疗程:超量或长期用药会增加婴儿暴露风险。例如镇静类药物地西泮半衰期长,易在婴儿体内蓄积。哺乳期应使用最低有效剂量,短期治疗。慢性疾病患者需定期复查,调整方案,如甲亢药物丙硫氧嘧啶需监测婴儿甲状腺功能。

5.密切观察婴儿反应:用药后需关注婴儿是否出现嗜睡、腹泻、皮疹等异常症状。例如母亲服用阿司匹林可能导致婴儿瑞氏综合征,表现为呕吐、惊厥。发现异常应立即停药并就医,记录用药种类、剂量及婴儿症状以供医生判断。

哺乳期用药需权衡治疗必要性与潜在风险,部分疾病可通过非药物手段缓解,如物理降温替代退热药。母婴健康档案应详细记录用药史,便于医生综合评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