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继舜 副主任医师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 三级甲等 消化内科

脾胃不和应该怎么办

2025.01.07 13:22

脾胃不和可通过饮食调整、规律作息、适当运动、中医调理、情绪调节来改善。具体分析如下:

1.饮食调整:饮食对于脾胃不和的改善至关重要。应避免食用生冷、油腻、辛辣和刺激性食物,这些食物会加重脾胃负担。多吃一些健脾和胃的食物,如山药、薏米、芡实、红枣等。山药具有补脾养胃的功效,可煮粥或炖汤食用;薏米能利水渗湿、健脾止泻,可与红豆搭配煮成薏仁红豆粥;芡实可益肾固精、补脾止泻,与莲子一同熬粥很适宜;红枣能补中益气、养血安神,可直接食用或用于煮汤。

2.规律作息:规律的作息有助于脾胃功能的恢复。每天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早睡早起,避免熬夜。夜间是脾胃等脏腑进行自我修复和调养的时间,如果长期熬夜,会打乱人体的生物钟,影响脾胃的正常运化功能。同时,要注意三餐定时定量,避免过饥或过饱。早餐要吃好,为一天的活动提供能量;午餐要吃饱,以满足下午的能量需求;晚餐要吃少,减轻脾胃夜间的消化负担。

3.适当运动:适当的运动可以促进脾胃的运化。像散步、太极拳、八段锦等运动较为适合。散步是一种简单易行的运动方式,饭后散步有助于食物的消化吸收。太极拳动作缓慢、柔和,通过身体的运动和呼吸的调节,能够增强脾胃功能。八段锦则是一种传统的健身功法,其动作舒展,可调理脾胃、疏通经络。运动时要注意适度,避免过度劳累,每次运动以身体微微出汗为宜。

4.中医调理:中医在调理脾胃不和方面有多种方法。中药调理可根据个人体质和症状进行辨证论治,如使用人参健脾丸、参苓白术散等方剂。人参健脾丸具有健脾益气、和胃止泻的作用,适用于脾胃虚弱所致的饮食不化、恶心呕吐等症状;参苓白术散可补脾胃、益肺气,对于脾胃虚弱、食少便溏等有较好的疗效。艾灸、按摩等中医疗法也有很好的效果。艾灸足三里穴,此穴为保健要穴,艾灸可起到调理脾胃、补中益气的作用;按摩腹部,以同一方向打圈按摩,能够促进胃肠蠕动,增强脾胃的运化功能。

5.情绪调节:情绪对脾胃功能影响较大。长期的焦虑、抑郁、愤怒等不良情绪会导致脾胃不和。保持积极乐观的情绪,可通过听音乐、阅读、旅游等方式舒缓压力、调节情绪。当人处于轻松愉悦的状态时,脾胃的运化功能也会得到改善。例如,听一些舒缓的古典音乐,能够放松身心,减轻紧张情绪对脾胃的影响;阅读一本好书,可以转移注意力,使心情平静,从而有利于脾胃的健康。

在改善脾胃不和的过程中,要避免多种不良因素的同时影响。例如,在进行饮食调整时,不要一边吃着健脾食物,一边又毫无节制地吃生冷食物;运动要循序渐进,不能突然进行高强度运动;中医调理要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进行,不可自行乱用药或随意改变艾灸、按摩的穴位和方法;情绪调节要注重长期坚持,不能偶尔调节一下就放弃,要从生活的各个方面入手,综合改善脾胃不和的状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