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继舜 副主任医师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 三级甲等 消化内科

细菌性痢疾大便什么样

2025.02.03 10:41

细菌性痢疾的大便通常为黏液脓血便、量少、有特殊臭味、便次频繁、多伴有里急后重感。具体分析如下:

1.黏液脓血便:细菌性痢疾是由痢疾杆菌引起的肠道传染病。痢疾杆菌侵袭肠道黏膜,导致肠道黏膜出现炎症、坏死和溃疡。黏膜受损后会分泌大量黏液,同时肠道黏膜下的血管破裂出血,与粪便混合后就形成黏液脓血便。

2.量少:由于肠道黏膜炎症刺激,肠道蠕动加快,粪便在肠道内停留时间短,还未来得及充分形成就被排出体外,所以每次排便量较少。

3.有特殊臭味:细菌在肠道内大量繁殖并分解肠道内的物质,产生一些特殊的代谢产物,加上脓血和黏液的混合,使得大便具有特殊的臭味。

4.便次频繁:肠道黏膜受到痢疾杆菌的侵袭后,炎症刺激肠道不断蠕动,产生排便反射,而且这种刺激持续存在,就会导致便次频繁,一天可能多达十余次。

5.多伴有里急后重感:直肠黏膜受到炎症刺激,不断产生便意,但实际上每次排便量又很少,总感觉排便不尽,这就是里急后重感。

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饮食卫生,不吃不洁食物,避免病从口入。如果出现疑似细菌性痢疾的症状,应及时就医,避免病情加重。同时,患者在患病期间要注意休息,补充水分和电解质,防止脱水和电解质紊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