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士伟 主任医师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 三级甲等 心血管内科

高血压中医辨证论治

2024.12.05 17:58

高血压中医辨证论治主要包括肝阳上亢、痰湿阻滞、阴虚阳亢、气血不足、肝肾阴虚,具体分析如下:

1.肝阳上亢:

肝阳上亢型高血压主要表现为头痛、头晕、耳鸣、面红目赤、急躁易怒等症状。中医认为这是由于肝阳亢盛,肝火上炎所致。治疗上应以平肝潜阳为主,常用的中药有天麻、钩藤、石决明、龙骨、牡蛎等。

2.痰湿阻滞:

痰湿阻滞型高血压的症状包括头重如裹、胸闷、恶心、呕吐、肢体沉重等。中医认为这是由于脾虚生痰,痰湿内阻所致。治疗上应以健脾化痰、祛湿通络为主,常用的中药有半夏、陈皮、茯苓、泽泻、白术等。

3.阴虚阳亢:

阴虚阳亢型高血压的症状包括头晕目眩、耳鸣、失眠多梦、五心烦热、口干咽燥等。中医认为这是由于阴虚火旺,虚火上炎所致。治疗上应以滋阴潜阳为主,常用的中药有生地、玄参、麦冬、知母、黄柏等。

4.气血不足:

气血不足型高血压的症状包括头晕眼花、心悸气短、面色苍白、乏力、失眠等。中医认为这是由于气血亏虚,不能上荣于脑所致。治疗上应以补气养血为主,常用的中药有党参、黄芪、当归、熟地、白芍等。

5.肝肾阴虚:

肝肾阴虚型高血压的症状包括头晕耳鸣、腰膝酸软、失眠多梦、盗汗、口干咽燥等。中医认为这是由于肝肾阴虚,水不涵木所致。治疗上应以滋补肝肾为主,常用的中药有枸杞子、女贞子、旱莲草、龟板、鳖甲等。

在治疗高血压的过程中,患者应注意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避免情绪波动,合理饮食,适当运动,定期监测血压,遵医嘱用药,避免自行调整药物剂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