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继舜 副主任医师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 三级甲等 消化内科

胃黏膜损害出血怎么办

2025.02.11 15:29

胃黏膜损害出血应立即就医、禁食禁水、使用药物、内镜下治疗、补充血容量。具体分析如下:

1.立即就医:胃黏膜损害出血可能是多种严重疾病的表现,如胃溃疡、胃食管反流等。及时就医能准确判断出血原因和严重程度,医生可通过问诊、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如血常规看血红蛋白水平判断出血量等制定合适的治疗方案。

2.禁食禁水:减少食物和水对胃黏膜的进一步刺激,防止出血加重。同时避免胃酸分泌增加,有助于胃黏膜的修复。一般在出血停止后,根据医生的建议逐步恢复饮食。

3.使用药物:例如使用质子泵抑制剂,如奥美拉唑肠溶胶囊等,可抑制胃酸分泌,减少胃酸对胃黏膜的侵蚀,有利于止血和黏膜修复。还可能使用胃黏膜保护剂,像铝碳酸镁等,在胃黏膜表面形成保护膜。

4.内镜下治疗:如果出血量大且持续,内镜下治疗是有效的手段。如内镜下止血夹夹闭出血血管、注射止血药物等。这种方法直接作用于出血部位,止血效果较好。

5.补充血容量:大量出血可能导致失血性休克,及时补充血容量非常关键。可通过输注晶体液、胶体液或输血等方式,维持身体的血液循环稳定,保证重要器官的血液灌注。

在胃黏膜损害出血期间,要避免剧烈运动,保持情绪稳定,避免紧张焦虑情绪加重病情。同时,严格按照医生的嘱咐用药和调整饮食,不要自行增减药物剂量或过早恢复正常饮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