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海涛 主任医师 北京医院 三级甲等 耳鼻喉科

分泌性中耳炎应使用什么药物

2025.10.20 17:59

分泌性中耳炎可使用抗生素控制感染、糖皮质激素减轻炎症、黏液促排剂稀释分泌物、抗组胺药缓解过敏反应、减充血剂改善咽鼓管功能。具体分析如下:

1.抗生素控制感染:分泌性中耳炎若合并细菌感染,需使用抗生素治疗。常用药物包括青霉素类或头孢类,可有效抑制中耳腔内病原菌繁殖。用药需根据病情严重程度选择口服或静脉给药,疗程通常为7至10天。避免滥用抗生素导致耐药性,需严格遵医嘱使用。

2.糖皮质激素减轻炎症:糖皮质激素具有强效抗炎作用,可缓解中耳黏膜水肿和渗出。常用药物如泼尼松,短期使用可快速改善症状。长期使用需警惕副作用,如免疫力下降或血糖升高。局部鼻喷激素也可间接减轻咽鼓管周围炎症。

3.黏液促排剂稀释分泌物:黏液促排剂能降低分泌物黏稠度,促进排出。常用药物如桉柠蒎肠溶软胶囊,可加速中耳积液清除。此类药物需连续使用1至2周,配合鼓膜按摩或咽鼓管吹张效果更佳。

4.抗组胺药缓解过敏反应:过敏因素导致的分泌性中耳炎可使用抗组胺药。药物如氯雷他定可减少组胺释放,缓解鼻咽部黏膜充血。需注意嗜睡等副作用,避免与中枢抑制剂合用。

5.减充血剂改善咽鼓管功能:减充血剂如伪麻黄碱能收缩血管,减轻鼻咽部肿胀,恢复咽鼓管通畅。短期使用可缓解耳闷症状,但连续用药不超过7天,以防反跳性充血。

用药期间需观察听力变化及耳部不适感,避免用力擤鼻或潜水等行为。合并鼻窦炎或腺样体肥大时需同步治疗原发病。儿童患者需调整剂量,孕妇慎用减充血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