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继舜 副主任医师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 三级甲等 消化内科

什么是肝血管瘤的介入治疗

2024.08.03 16:39

肝血管瘤的介入治疗是指通过血管途径,将栓塞剂等注入肝血管瘤的供血动脉,以达到治疗目的的一种方法。

肝血管瘤是肝脏最常见的良性肿瘤之一。介入治疗主要适用于有症状的、肿瘤较大或生长迅速的肝血管瘤患者。其原理是利用介入技术,经股动脉穿刺插管,将导管选择性地插入到肝血管瘤的供血动脉。然后通过导管注入栓塞剂,如平阳霉素碘化油乳剂、聚乙烯醇颗粒等,这些栓塞剂可以阻塞血管瘤的供血动脉,使瘤体缺乏血液供应,从而逐渐萎缩、坏死并被吸收。

介入治疗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疗效确切等优点。与传统的外科手术相比,不需要进行开腹手术,减少了手术创伤和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同时,介入治疗可以在局部麻醉下进行,对于一些不能耐受全身麻醉或手术风险较高的患者更为适用。

在进行介入治疗前,需要对患者进行全面的评估,包括肝肾功能、血常规、凝血功能等检查,以确保患者能够耐受治疗。治疗过程中,患者可能会出现短暂的疼痛、发热、恶心等不适症状,一般经过对症处理后可缓解。治疗后需要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和病情变化,定期进行影像学检查,以评估治疗效果。

介入治疗也并非适用于所有的肝血管瘤患者。对于一些巨大的肝血管瘤或伴有严重并发症的患者,可能仍需要外科手术治疗。介入治疗后可能会出现一些并发症,如栓塞后综合征、肝功能损害、胆管损伤等,但这些并发症的发生率相对较低,通过合理的治疗和护理通常可以得到有效控制。肝血管瘤的介入治疗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但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