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宝成 副主任医师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 三级甲等 普外科

检查肝脏报告怎样看

2025.03.05 16:30

检查肝脏报告主要通过肝功能指标、影像学检查及病理学结果来评估肝脏健康状况。肝功能指标包括转氨酶、胆红素、白蛋白等,影像学检查如B超、CT或MRI可观察肝脏形态和结构,病理学检查则通过活检明确病变性质。综合分析这些数据,可以判断肝脏是否存在炎症、纤维化、脂肪肝、肝硬化或肿瘤等问题。

肝功能指标中,转氨酶ALT、AST升高通常提示肝细胞损伤,常见于肝炎或药物性肝损伤。胆红素水平升高可能与胆汁淤积或肝细胞功能障碍有关。白蛋白降低则反映肝脏合成功能受损,常见于慢性肝病。影像学检查中,B超可初步评估肝脏大小、形态及是否存在占位性病变,CT和MRI则能更清晰地显示病变细节。病理学检查是诊断肝病的金标准,尤其对不明原因的肝病或疑似肿瘤病例具有重要意义。

解读肝脏报告时,需结合临床症状、病史及其他检查结果综合分析。例如,转氨酶轻度升高可能由脂肪肝引起,而显著升高则需警惕病毒性肝炎或药物性肝损伤。影像学检查发现占位性病变时,需进一步明确其性质,如良性囊肿、血管瘤或恶性肿瘤。病理学检查虽准确,但属于有创操作,需权衡利弊后决定是否进行。某些指标可能受饮食、运动或药物影响,需在检查前遵医嘱做好准备。定期复查和动态观察指标变化,有助于早期发现和干预肝脏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