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峰 副主任医师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 三级甲等 普外科

胆结石形成的原因一般有哪些

2025.01.02 14:38

胆结石形成的原因主要有饮食因素、肥胖、激素影响、胆囊收缩功能减退、胆道感染。具体分析如下:

1.饮食因素:不良的饮食习惯是胆结石形成的常见原因之一。长期摄入高胆固醇、高脂肪、高糖的食物,如动物内脏、油炸食品、甜品等,会使胆汁中的胆固醇含量过高,胆汁酸和磷脂的比例失调,胆固醇容易析出形成结晶,进而发展为结石。在日常生活中,应调整饮食结构,增加膳食纤维的摄入,多吃新鲜的蔬菜、水果,如西兰花、苹果等,减少高胆固醇食物的摄取。

2.肥胖:肥胖人群体内的胆固醇合成增加,同时胆汁酸池相对缩小,胆汁中的胆固醇容易过饱和,从而增加胆结石形成的风险。肥胖者往往还伴有胰岛素抵抗等代谢紊乱情况,进一步影响胆汁成分。对于肥胖者而言,减轻体重是关键,可通过合理的饮食控制和适当的运动来实现,如每天进行至少30分钟的有氧运动,像慢跑、游泳等。

3.激素影响:女性在孕期、服用避孕药或绝经后使用激素替代疗法时,激素水平的变化会影响胆汁成分。例如,雌激素可增加胆汁中胆固醇的分泌,降低胆汁酸的合成,同时使胆囊平滑肌松弛,胆囊排空延迟,胆汁淤积,有利于胆结石的形成。女性在特殊时期要密切关注身体变化,在医生的指导下合理用药,尽量减少激素对身体的不良影响。

4.胆囊收缩功能减退:随着年龄的增长,胆囊的收缩功能可能会逐渐减退。一些疾病如糖尿病、长期肠外营养等也会影响胆囊的正常收缩。胆囊收缩功能不良时,胆汁不能及时排空,在胆囊内淤积,胆汁中的成分容易沉淀形成结石。对于胆囊收缩功能减退的情况,要积极治疗原发疾病,同时可适当增加体力活动,促进胆囊的收缩。

5.胆道感染:细菌感染胆道后,可产生β-葡萄糖醛酸酶,该酶可水解结合性胆红素为非结合性胆红素,后者与钙结合形成胆红素钙沉淀,进而形成结石的核心,有利于胆固醇、胆红素等成分在其周围沉积,逐渐形成胆结石。预防胆道感染非常重要,要注意个人卫生,避免肠道寄生虫感染,积极治疗胆囊炎等胆道疾病。

在日常生活中,要保持规律的饮食和作息习惯,避免暴饮暴食,定期进行体检,以便早期发现和处理胆结石相关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