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继舜 副主任医师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 三级甲等 消化内科

细菌性肠炎有哪些危害

2025.02.03 07:55

细菌性肠炎可导致腹泻脱水、电解质紊乱、肠道功能受损、引发全身感染、营养不良等危害。具体分析如下:

1.腹泻脱水:细菌性肠炎会引起肠道黏膜炎症,刺激肠道加快蠕动,导致腹泻。频繁腹泻会使身体丢失大量水分,如果不及时补充,就会造成脱水。脱水会影响身体各个器官的正常功能,严重时可危及生命,尤其是儿童、老年人和身体虚弱者更容易出现严重脱水情况。

2.电解质紊乱:由于腹泻不仅丢失水分,还会丢失钠、钾、氯等电解质。电解质在维持神经肌肉功能、酸碱平衡等方面起着关键作用。当电解质紊乱时,可能出现肌肉无力、心律失常等症状,影响心脏、肌肉等器官的正常运作,进一步加重身体的不适,严重时也可危及生命。

3.肠道功能受损:细菌感染肠道后,会破坏肠道黏膜的正常结构,影响肠道的消化和吸收功能。肠道黏膜是营养物质吸收的重要场所,受损后会导致营养吸收不良,还可能引起肠道菌群失调。长期的肠道功能受损可能导致慢性肠道疾病的发生,如肠易激综合征等,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4.引发全身感染:如果细菌性肠炎没有得到及时有效的控制,细菌可能会进入血液循环,引发败血症等全身感染性疾病。细菌在血液中大量繁殖,释放毒素,会引起全身性的炎症反应,如高热、寒战、休克等严重症状,对身体各个器官造成严重损害,治疗难度也较大,死亡率较高。

5.营养不良:肠道功能受损后,营养物质的吸收减少。同时,由于身体处于疾病状态,消耗增加。长期下来,就会导致营养不良。患者可能出现体重下降、贫血、免疫力低下等情况,使身体更容易受到其他疾病的侵袭,形成恶性循环,影响身体的康复和健康状况。

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饮食卫生,避免食用不洁食物,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如饭前便后洗手等,以预防细菌性肠炎的发生。如果出现疑似细菌性肠炎的症状,如腹痛、腹泻等,应及时就医,避免延误病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