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世昌 副主任医师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 三级甲等 神经内科

脑外伤引起的嗅觉失灵的治疗应该怎么做

2025.08.11 14:18

脑外伤引起的嗅觉失灵可通过嗅觉训练促进神经修复、使用营养神经药物改善功能、进行针灸刺激穴位恢复、手术解除压迫或粘连、心理干预缓解焦虑。具体分析如下:

1.嗅觉训练促进神经修复:嗅觉训练是通过反复接触不同气味物质,刺激嗅觉通路重塑的方法。常用柠檬、玫瑰等具有明确气味特征的物品,每日进行规律性嗅闻练习。这种训练能激活残留的嗅觉神经元,促进神经可塑性变化。持续3-6个月可观察到部分功能改善,尤其对轻度损伤效果显著。

2.使用营养神经药物改善功能:临床常用维生素B族、甲钴胺等药物支持神经修复。这类药物能加速受损神经髓鞘再生,改善神经传导功能。需结合血液检查结果调整剂量,避免长期过量使用。部分病例联合改善微循环药物可增强疗效。

3.进行针灸刺激穴位恢复:选取迎香、印堂等穴位进行针刺,通过调节经络气血促进局部神经修复。针灸能增加受损区域血流量,减轻炎症反应。每周2-3次治疗,连续2个月为周期。部分患者可能出现短暂嗅觉敏感度波动,属正常反应。

4.手术解除压迫或粘连:针对CT显示明确解剖结构异常者,如骨折片压迫嗅神经或脑组织粘连,需手术干预。术前需详细评估损伤范围,术中采用显微技术减少二次损伤。术后需配合康复手段,恢复期可能长达1年以上。

5.心理干预缓解焦虑:长期嗅觉障碍易引发抑郁情绪,降低治疗依从性。通过认知行为疗法调整对症状的过度关注,建立合理康复预期。同时指导家属参与支持,避免负面情绪影响康复进程。

治疗过程中需定期复查嗅觉功能,根据恢复情况调整方案。避免接触刺激性气体或高温环境,防止加重黏膜损伤。饮食宜清淡,保证锌等微量元素摄入。康复期间出现头痛加剧或新发症状需立即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