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继舜 副主任医师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 三级甲等 消化内科

便血有什么检查方法

2024.12.20 11:18

便血的检查方法有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肛门指诊、内镜检查、影像学检查。具体分析如下:

1.体格检查:包括视诊和触诊。视诊可查看肛周皮肤有无破损、外痔、肛裂等情况,观察有无血液从肛门流出及其颜色、性状等。触诊可检查腹部有无压痛、肿块等异常,有助于判断是否存在肠道肿物、炎症等引起便血的疾病。

2.实验室检查:主要有血常规、凝血功能检查等。血常规可了解是否存在贫血,以及白细胞计数是否升高,判断有无感染。凝血功能检查有助于发现是否存在凝血异常导致的便血,如凝血因子缺乏等血液系统疾病。

3.肛门指诊:这是一种简单而重要的检查方法。医生通过手指触摸肛门及直肠下段,可以发现内痔、直肠息肉、直肠癌等病变。指诊时可感觉肿物的大小、质地、活动度等,对便血原因的初步判断有很大意义。

4.内镜检查:包括直肠镜、乙状结肠镜和结肠镜等。内镜可直接观察肠道黏膜的情况,发现炎症、溃疡、息肉、肿瘤等病变,并可对可疑病变进行活检,明确病变的性质,是诊断便血原因的重要手段。

5.影像学检查:如腹部超声、CT、磁共振成像MRI等。这些检查有助于发现肠道外的病变,如腹部肿瘤压迫肠道导致便血,或者发现肠道本身的占位性病变的范围、与周围组织的关系等,为便血的病因诊断提供更多信息。

便血患者在检查前应避免食用红色或黑色食物以免干扰检查结果判断;检查时要放松心情,配合医生操作;如果正在服用抗凝药物或有其他特殊病史,要提前告知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