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卫民 主任医师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 三级甲等 感染内科

肝囊肿穿刺怎么做的

2025.09.23 10:48

肝囊肿穿刺是一种微创治疗方式,通过在影像引导下将穿刺针插入囊肿内,抽吸囊液或注入硬化剂,达到缩小或消除囊肿的目的。

手术通常在超声或CT引导下进行,确保定位精准。患者取合适体位后,局部消毒并麻醉,医生将细针经皮肤穿刺至囊肿中心,连接注射器缓慢抽吸囊液。若囊肿较大或复发风险高,可能注入无水酒精等硬化剂,破坏囊壁细胞以减少液体分泌。整个过程约20-30分钟,创伤小且恢复快,多数患者术后观察数小时即可离院。

术前需完善检查排除禁忌症,如凝血功能障碍或感染。术中保持体位稳定,避免剧烈咳嗽或移动,防止穿刺偏差。术后密切观察有无腹痛、发热或出血,短期内避免剧烈活动。少数患者可能出现轻微疼痛或低热,通常可自行缓解。若囊肿为多房性或合并感染,需评估是否适合穿刺,必要时选择其他治疗方案。术后定期复查影像学,确认囊肿是否缩小或复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