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继舜 副主任医师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 三级甲等 消化内科

药物性胃病会造成癌变吗

2024.08.11 18:53

药物性胃病有可能会造成癌变,但这种情况相对较为少见。

药物性胃病主要是由于长期或大量使用某些药物,对胃黏膜造成刺激、损伤而引起的胃部疾病。一些药物可能直接损伤胃黏膜上皮细胞,导致黏膜炎症、糜烂、出血甚至溃疡等。如果药物性胃病长期得不到有效治疗和控制,胃黏膜反复受到损伤和修复的过程中,可能会发生一些异常的变化,增加细胞突变和癌变的风险。并非所有的药物性胃病都会发展为癌变,这只是一种潜在的可能。

通常情况下,药物性胃病的发生与药物的种类、剂量、使用时间以及个体的易感性等因素密切相关。一些常见的容易引起药物性胃病的药物包括非甾体抗炎药如阿司匹林、布洛芬等、糖皮质激素、某些抗生素、化疗药物等。当使用这些药物时,如果出现上腹部疼痛、不适、恶心、呕吐、反酸、烧心等症状,应警惕药物性胃病的发生。

为了减少药物性胃病的发生以及降低其可能带来的不良后果,在使用药物时应注意首先,严格按照医生的建议使用药物,不要自行增减剂量或随意更换药物。其次,在使用可能损伤胃黏膜的药物时,可以同时使用一些保护胃黏膜的药物,如质子泵抑制剂、胃黏膜保护剂等。用药期间要注意观察有无胃部不适等症状,如有异常应及时就医。如果已经发生了药物性胃病,应及时停用可疑药物,并积极进行治疗,包括使用药物缓解症状、促进胃黏膜修复等。同时,要定期进行胃镜等检查,以便早期发现可能出现的异常变化,包括癌变等。

药物性胃病有一定的癌变风险,但通过合理用药、密切观察和及时治疗等措施,可以减少其发生和发展,降低癌变的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