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峥嵘 副主任医师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 三级甲等 骨科

微创骨质增生怎么治疗

2025.07.23 08:37

微创骨质增生可通过针灸缓解疼痛和炎症、小针刀松解粘连组织、中药外敷促进局部血液循环、推拿改善关节功能、超声引导下注射减轻神经压迫。具体分析如下:

1.针灸缓解疼痛和炎症:针灸通过刺激特定穴位调节气血运行,减轻骨质增生引起的局部疼痛和炎症反应。针具直接作用于病变周围经络,促进代谢废物排出,缓解肌肉痉挛。临床常用阿是穴配合远端取穴,如足三里或阳陵泉,以增强效果。治疗周期通常为10-15次,需结合个体情况调整。

2.小针刀松解粘连组织:小针刀结合针刺与微型刀械作用,剥离软组织粘连,解除神经血管压迫。操作时精准定位增生部位,切开纤维化组织,恢复关节活动度。适用于韧带钙化或腱鞘狭窄病例,术后需配合制动休息,避免短期内过度活动。

3.中药外敷促进局部血液循环:将活血化瘀类中药制成膏剂贴敷患处,药物透皮吸收后可扩张毛细血管,加速炎症消散。常用成分包括川芎、红花、乳香等,每日更换一次,皮肤过敏者慎用。外敷与热疗结合可增强药效。

4.推拿改善关节功能:通过手法按摩松弛紧张肌肉,调整关节错位,缓解增生对周围组织的刺激。重点运用滚法、按法等松解筋膜粘连,每次治疗20-30分钟。需避开急性肿胀期,防止加重损伤。

5.超声引导下注射减轻神经压迫:在影像定位下将抗炎药物注入病变间隙,精准抑制神经根周围水肿。适用于椎间孔狭窄或神经根型病例,药物多选用复方倍他米松与利多卡因混合液,每年不宜超过3-4次。

治疗期间需严格遵医嘱控制活动强度,避免久坐或负重劳动。饮食宜补充钙质及维生素D,定期复查影像观察病情变化。出现皮肤破损或发热时应暂停外治方法,及时就医调整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