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士伟 主任医师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 三级甲等 心血管内科

什么是外周动脉硬化

2024.09.10 18:14

外周动脉硬化是指除冠状动脉之外的主动脉及其分支动脉发生粥样硬化病变,导致动脉管壁增厚、变硬、管腔狭窄甚至闭塞的一种疾病。

外周动脉硬化的发生与多种因素密切相关。首先,高血脂是重要原因之一,过多的脂质在动脉壁沉积,逐渐形成粥样斑块。其次,高血压会对动脉壁造成持续的冲击和损伤,促进动脉硬化的发展。吸烟也是一个关键因素,烟草中的有害物质会损害动脉内皮细胞。糖尿病、肥胖、年龄增长、遗传因素以及不良的生活方式如缺乏运动、高糖高脂饮食等都可能增加外周动脉硬化的发生风险。

外周动脉硬化可累及多个部位的动脉,如颈动脉、上肢动脉、下肢动脉等。当病变发生后,可能会出现一系列症状。例如,颈动脉病变可导致脑部供血不足,引起头晕、头痛甚至短暂性脑缺血发作;下肢动脉硬化可出现间歇性跛行,即行走一段距离后出现下肢疼痛、无力,休息后可缓解,继续行走又会出现症状,严重时可导致下肢缺血坏死。外周动脉硬化不仅会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还可能引发严重的心脑血管事件,如心肌梗死、脑卒中等。对于存在高危因素的人群,应重视定期体检,早期发现和干预。日常生活中,要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包括均衡饮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等。如果已经确诊外周动脉硬化,应积极配合医生进行治疗,包括药物治疗、手术治疗等,以延缓病情进展,降低并发症的发生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