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卫民 主任医师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 三级甲等 感染内科

血吸虫病前的症状是什么

2025.10.09 17:11

血吸虫病的早期症状主要包括发热、乏力、皮疹、咳嗽以及腹痛腹泻等。这些症状通常在感染后数周内出现,与虫体在体内移行及免疫反应有关。部分患者可能出现肝脾肿大或血尿,具体表现因感染类型和个体差异而有所不同。

血吸虫病的症状发展可分为急性期和慢性期。急性期症状多见于初次感染者,表现为突发高热、寒战、肌肉酸痛,常被误诊为流感或疟疾。皮肤接触疫水后可能出现瘙痒性皮疹,称为尾蚴性皮炎。随着虫卵在组织沉积,可能出现腹痛、腹泻或便血,尤其在肠道型血吸虫病中常见。泌尿系统感染则可能导致尿频、尿痛或血尿。慢性期症状因虫卵长期沉积引发纤维化,导致肝脾肿大、门脉高压或膀胱病变,严重者出现腹水或肾功能损害。

诊断血吸虫病需结合流行病学史、症状及实验室检查。疫区接触史是重要线索,粪便或尿液检出虫卵可确诊。免疫学检测和影像学检查有助于评估器官损伤程度。治疗首选吡喹酮,但需在医生指导下用药,避免自行服用。预防重点在于避免接触疫水,饮用安全水源,加强卫生管理。出现疑似症状应及时就医,延误治疗可能导致不可逆的器官损伤。疫区居民应定期筛查,早期干预可显著改善预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