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永彬 副主任医师 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 三级甲等 妇科

胎儿溶血是怎么回事

2025.04.16 11:03

胎儿溶血是指胎儿红细胞被破坏导致贫血的病理过程,常见病因包括母婴血型不合、遗传性红细胞缺陷、母体自身免疫性疾病、感染因素、药物或毒素暴露等,具体分析如下:

1.母婴血型不合:母婴血型不合是胎儿溶血的常见原因,以Rh血型不合和ABO血型不合最为典型。当母体与胎儿血型不兼容时,母体免疫系统可能产生抗体攻击胎儿红细胞,导致红细胞破裂。Rh阴性母亲怀有Rh阳性胎儿时,若发生胎母输血,母体会产生抗D抗体,再次妊娠时抗体通过胎盘进入胎儿血液循环引发溶血。ABO血型不合多见于O型血母亲怀有A型或B型胎儿,但症状通常较轻。

2.遗传性红细胞缺陷:某些遗传性疾病如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等可导致胎儿红细胞结构或功能异常,使其容易被破坏。这类疾病通常由基因突变引起,红细胞膜蛋白缺陷或血红蛋白合成障碍导致红细胞寿命缩短,在脾脏等器官中被过早清除,进而引发溶血性贫血。

3.母体自身免疫性疾病:母体患有系统性红斑狼疮、抗磷脂抗体综合征等自身免疫性疾病时,体内异常抗体可能通过胎盘进入胎儿体内,攻击胎儿红细胞。这类抗体并非针对血型抗原,而是错误识别胎儿红细胞为异物,触发免疫反应导致溶血。

4.感染因素:病原体如巨细胞病毒、风疹病毒、梅毒螺旋体等感染母体后,可能通过胎盘侵袭胎儿,直接破坏红细胞或诱发免疫反应间接导致溶血。某些感染还会引起胎儿造血功能障碍,加剧贫血程度。

5.药物或毒素暴露:母体接触某些药物如磺胺类、抗疟药或毒素如铅、苯可能导致胎儿红细胞损伤或骨髓造血抑制。这些物质通过胎盘进入胎儿体内,干扰红细胞代谢或直接破坏细胞膜,引发溶血性贫血。

胎儿溶血的发生机制复杂,涉及免疫、遗传、感染等多方面因素,需结合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明确病因。及时干预对改善胎儿预后至关重要,必要时需采取宫内输血或提前分娩等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