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永彬 副主任医师 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 三级甲等 妇科

侧切伤口怎样判断感染

2025.04.16 11:04

侧切伤口感染可通过红肿热痛加剧、异常分泌物、伤口裂开或延迟愈合、全身症状如发热、局部淋巴结肿痛判断,具体分析如下:

1.红肿热痛加剧:正常情况下侧切伤口在术后数天内会有轻微红肿和疼痛,随着时间推移逐渐减轻。若红肿范围扩大、疼痛持续加重或出现灼热感,提示可能存在感染。感染时局部炎症反应加剧,血管扩张导致充血,炎症介质刺激神经末梢引发疼痛。触摸伤口周围皮肤温度明显升高,质地变硬,与周围组织界限不清。

2.异常分泌物:健康伤口分泌物为少量淡血性或浆液性渗出。感染时分泌物量增多,呈黄绿色脓性、灰白色浑浊或伴有恶臭。脓液由坏死组织、细菌及炎性细胞构成,提示病原微生物繁殖。若分泌物中夹杂血块或坏死组织碎片,表明感染已造成深层组织损伤。

3.伤口裂开或延迟愈合:正常侧切伤口在5-7天开始愈合。若伤口边缘持续分离、缝线脱落或表面覆盖灰黄色腐肉,愈合进度显著滞后,需考虑感染。细菌分泌的蛋白酶会溶解胶原纤维,阻碍肉芽组织生成。伤口基底苍白或紫暗,触碰易出血,均为感染征象。

4.全身症状如发热:局部感染未控制时,病原体毒素入血可引发全身反应。体温超过38℃伴寒战、乏力、食欲减退,提示感染扩散。白细胞计数及中性粒细胞比例升高,C反应蛋白等炎性指标异常。夜间盗汗或心率增快也是常见伴随症状。

5.局部淋巴结肿痛:腹股沟或髂窝淋巴结肿大、触痛,是机体对抗感染的免疫反应。淋巴管炎表现为自伤口向淋巴结延伸的红色条索状硬结,按压有捻发音。淋巴结质地变硬、活动度降低时,需警惕脓肿形成。

感染判断需结合多项指标综合评估,单一症状可能由非感染因素引起。及时进行伤口分泌物培养和药敏试验,针对性使用抗生素可有效控制感染进展。保持伤口清洁干燥,避免剧烈活动减少摩擦,有助于促进愈合。出现可疑症状应尽早就医,防止感染扩散引发败血症等严重并发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