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卫民 主任医师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 三级甲等 感染内科

一般急性乙肝是什么意思

2025.08.19 16:15

一般急性乙肝是指由乙型肝炎病毒HBV引起的急性肝炎,通常在感染后数周至数月内出现症状。此种类型的肝炎通常表现为肝脏的急性炎症,可能伴随有黄疸、乏力、食欲减退、恶心、呕吐等症状。急性乙肝在大多数情况下可以自愈,但也有一部分患者可能会发展为慢性乙肝,导致长期的肝脏损害。

急性乙肝的传播途径主要包括血液传播、母婴传播和性接触传播。感染后,病毒会在肝脏内复制,导致肝细胞的损伤和炎症反应。部分患者在感染后会出现明显的临床症状,而另一些患者可能在感染后无明显症状,甚至不自知。急性乙肝的诊断通常依赖于血液检测,包括乙肝表面抗原HBsAg、乙肝表面抗体anti-HBs和乙肝核心抗体anti-HBc等指标。治疗方面,急性乙肝患者一般不需要特殊的抗病毒治疗,主要以支持疗法为主,保持良好的休息和营养,监测肝功能的变化。

在面对急性乙肝时,注意个人卫生和生活习惯显得尤为重要。保持良好的饮食习惯,避免油腻和刺激性食物,确保充足的水分摄入,有助于肝脏的恢复。同时,避免饮酒和使用对肝脏有损害的药物,以减少肝脏负担。对于已经感染乙肝病毒的个体,定期进行肝功能检查和病毒载量监测是必要的,以便及时发现潜在的并发症。接种乙肝疫苗是预防乙肝的重要措施,能够有效降低感染风险。对于高危人群,如医务工作者、性伴侣多的人群,尤其应重视疫苗接种和定期体检。了解急性乙肝的相关知识,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能够有效降低感染风险,并促进身体的恢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