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继舜 副主任医师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 三级甲等 消化内科

总是觉得饿怎么办

2025.01.08 13:42

总是觉得饿可能是生理或心理因素导致,可以从规律饮食、调整饮食结构、排查疾病、控制情绪、适度运动这几方面解决。具体分析如下:

1.规律饮食:规律的饮食有助于调节身体的生物钟,使肠胃适应固定的进食时间和食量。如果三餐不规律,肠胃在非正常进食时间也可能发出饥饿信号。例如,不吃早餐会让身体在上午处于饥饿状态,长期如此还会打乱代谢节奏。每天尽量在相同的时间进食三餐,每餐吃到七八分饱,避免过度饥饿或过饱,这样有助于稳定血糖水平,减少饥饿感的产生。

2.调整饮食结构:饮食结构不合理可能导致容易饥饿。增加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摄入,如蔬菜像西兰花、芹菜等、水果如苹果、香蕉等、全谷物燕麦、糙米等,这些食物消化吸收相对较慢,能提供更持久的饱腹感。同时,保证蛋白质的充足摄入,蛋白质消化吸收也较慢,像瘦肉、鱼类、豆类等都是优质蛋白来源。减少高糖、高脂肪、高油食物的摄取,这类食物虽然热量高,但饱腹感不强,容易使人很快又感到饥饿。

3.排查疾病:某些疾病会使人总是感觉饥饿。例如糖尿病,患者血糖代谢异常,胰岛素分泌不足或作用缺陷,导致细胞无法有效摄取葡萄糖,身体能量不足,从而产生饥饿感。甲状腺功能亢进时,甲状腺激素分泌过多,身体代谢加快,消耗能量增多,也会经常感觉饥饿。消化系统疾病如十二指肠溃疡,可能会使食物消化过快,导致饥饿感频繁出现。如果饥饿感持续且伴有其他症状,如多饮、多尿、体重减轻、心慌、多汗等,应及时就医检查。

4.控制情绪:情绪对食欲有很大影响。当人处于焦虑、压力大的状态时,可能会通过吃东西来缓解情绪,而且这种情况下容易感觉饥饿。比如,工作压力大时,有些人会频繁吃零食。另外,无聊也可能被大脑误判为饥饿信号,从而使人想要吃东西。要学会识别情绪性饥饿和生理性饥饿,当感觉饥饿时,可以先问问自己是真的身体需要食物,还是情绪在作祟。通过一些放松的方法,如深呼吸、冥想、瑜伽等来缓解情绪,避免不必要的进食。

5.适度运动:适度运动有助于调节身体代谢。运动可以增加肌肉量,肌肉在休息时也会消耗能量,从而提高基础代谢率。但过度运动可能会消耗过多能量,导致身体需要更多食物补充。所以要选择适合自己的运动方式和强度,如每周进行3-5次,每次30分钟左右的有氧运动慢跑、游泳等,配合适量的力量训练如简单的哑铃练习。运动后身体对营养的需求增加,但要注意合理补充,避免过度进食,这样既能保持健康体重,又能减少异常饥饿感的出现。

在处理总是觉得饿这个问题时,不要盲目节食或者过度进食。如果怀疑是疾病原因导致的饥饿感,一定要及时就医,遵循医生的建议进行检查和治疗。同时,改变饮食习惯和生活方式需要逐步进行,避免给身体带来过大的负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