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继舜 副主任医师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 三级甲等 消化内科

患有幽门螺杆菌会怎样

2025.02.09 19:44

幽门螺杆菌感染可能导致多种不良状况,如引发胃部疾病、影响消化功能、导致口臭、增加患癌风险、具有传染性。具体分析如下:

1.引发胃部疾病:幽门螺杆菌主要寄生于胃黏膜,会破坏胃黏膜的保护屏障,引发胃炎、胃溃疡等疾病。长期感染幽门螺杆菌,胃黏膜反复受到炎症刺激,会使胃部正常的生理功能受损,导致胃痛、胃胀、恶心、呕吐等不适症状,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而且这些胃部疾病如果不及时治疗,还可能进一步发展恶化。

2.影响消化功能:幽门螺杆菌感染后,会干扰胃和小肠内的正常消化过程。可导致胃排空延迟,使食物在胃内停留时间过长,引起消化不良。同时,还可能影响胃酸分泌的调节机制,使胃酸分泌异常,进一步影响食物的消化和营养的吸收。患者可能出现食欲不振、早饱、嗳气等症状,长期下去可能导致体重下降、营养不良等情况。

3.导致口臭:幽门螺杆菌能够在口腔内生存繁殖,会产生有臭味的化合物。幽门螺杆菌感染引起的胃部疾病,如消化不良、胃酸反流等,也会导致口臭。这种口臭难以通过刷牙、漱口等常规口腔清洁方法彻底消除,给患者的社交和心理健康带来负面影响。

4.增加患癌风险:幽门螺杆菌是第Ⅰ类生物致癌因子,引发的慢性炎症会促进胃部上皮干细胞增殖,进而引发胃部肿瘤。长期感染幽门螺杆菌的患者,患胃癌的风险明显高于未感染者。同时,幽门螺杆菌还可能与胃黏膜相关淋巴组织淋巴瘤的发生有关,虽然这种淋巴瘤相对少见,但也不容忽视。

5.具有传染性:幽门螺杆菌具有较强的传染性,主要通过口-口传播和粪-口传播。例如,共用餐具、水杯,接吻,或者食用被污染的食物和水源等都可能传播幽门螺杆菌。在家庭、学校、幼儿园等人群密集的场所,容易造成幽门螺杆菌的传播扩散,一个家庭成员感染后,其他成员感染的几率也会增加。

在日常生活中,要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如饭前便后洗手、使用公筷、不喝生水等,以降低幽门螺杆菌感染的风险。如果怀疑感染了幽门螺杆菌,应及时就医检查并接受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