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峰 副主任医师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 三级甲等 普外科

什么是急性肝损伤是什么原因引起的

2025.01.07 17:53

急性肝损伤是指肝脏在短时间内受到损害,导致肝功能急剧下降的状态。这种情况通常表现为肝细胞的急性炎症和坏死,伴随有肝功能指标的异常升高,如转氨酶、胆红素等。急性肝损伤的病因多种多样,常见的包括药物毒性、病毒感染、酒精滥用、缺血性损伤以及自身免疫性疾病等。

急性肝损伤的发生机制复杂,药物引起的肝损伤是最为常见的原因之一,尤其是一些非处方药和草药制剂,可能由于过量使用或个体差异而导致肝细胞损伤。病毒性肝炎如甲型、乙型、丙型肝炎也可以引发急性肝损伤,病毒侵入肝细胞后引起炎症反应,导致肝细胞的破坏。酒精的过量摄入则会导致酒精性肝病,进而引发急性肝损伤。缺血性损伤通常发生在严重的低血压或休克状态下,肝脏供血不足,导致肝细胞缺氧和坏死。自身免疫性肝病则是由于机体免疫系统错误地攻击自身肝细胞,造成肝脏损伤。某些代谢性疾病、重金属中毒和肝脏肿瘤等也可能引起急性肝损伤。

在应对急性肝损伤时,患者需要注意一些事项。首先,及时就医是关键,早期诊断和治疗能够有效改善预后。患者应如实告知医生自己的病史,包括药物使用、饮酒情况以及家族病史等,以帮助医生做出准确的判断。其次,避免自行用药,尤其是一些可能对肝脏有毒性的药物,使用前应咨询专业医生。饮食方面,患者应保持清淡、易消化的饮食,避免油腻和刺激性食物,以减轻肝脏负担。在恢复期间,适度的休息和良好的作息习惯也非常重要。同时,定期复查肝功能指标,监测病情变化,及时调整治疗方案。急性肝损伤是一种需要重视的疾病,早期识别和干预能够显著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