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士伟 主任医师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 三级甲等 心血管内科

心脏病为什么不能拔牙

2025.03.24 17:51

心脏病患者拔牙存在风险,主要因为拔牙过程可能引发心脏负担加重、感染风险增加、出血难以控制、药物相互作用以及应激反应导致心脏事件。具体分析如下:

1.心脏负担加重:拔牙手术通常需要局部麻醉,麻醉药物可能对心脏产生刺激,导致心率加快或血压升高。对于心脏病患者,心脏功能本就较弱,这种额外的负担可能引发心绞痛、心律失常甚至心力衰竭。手术过程中的紧张和疼痛也会增加心脏负荷,进一步加重病情。

2.感染风险增加:心脏病患者的免疫系统通常较弱,拔牙后口腔伤口容易感染。感染可能通过血液循环扩散到心脏,引发心内膜炎等严重并发症。心内膜炎会损害心脏瓣膜,导致心脏功能进一步恶化,甚至危及生命。

3.出血难以控制:心脏病患者常服用抗凝药物以预防血栓形成,这些药物会增加拔牙后出血的风险。拔牙后出血难以控制,可能导致失血过多,影响血液循环,加重心脏负担。严重出血还可能引发休克,对心脏病患者尤为危险。

4.药物相互作用:心脏病患者通常需要长期服用多种药物,如降压药、抗心律失常药等。拔牙过程中使用的麻醉药物和术后可能使用的抗生素等,可能与心脏病药物产生相互作用,影响药效或增加副作用,对心脏健康造成不利影响。

5.应激反应导致心脏事件:拔牙手术是一种应激源,可能引发患者的应激反应,导致体内肾上腺素水平升高,进而引起血压急剧上升和心率加快。这种应激反应可能诱发心脏病发作,如心肌梗死或严重心律失常,对心脏病患者构成极大威胁。

心脏病患者在拔牙前应进行全面评估,与心脏科医生和牙科医生充分沟通,制定安全的手术方案。必要时,可在心脏监护下进行拔牙,或选择替代治疗方式,以降低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