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东生 主任医师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 三级甲等 儿科

小儿尿崩症的概述

2024.08.29 16:46

小儿尿崩症是指儿童由于抗利尿激素ADH分泌不足或作用缺陷而引起的一种疾病。

小儿尿崩症主要表现为多尿、烦渴、多饮等症状。患儿会频繁排尿,尿量显著增多,且尿液颜色较淡,同时伴有极度口渴感,需要大量饮水来缓解。如果得不到及时治疗,可能会导致患儿出现脱水、电解质紊乱、生长发育迟缓等一系列问题。其发病原因较为复杂,可能与遗传因素、中枢神经系统病变如肿瘤、感染、外伤等、自身免疫性疾病等有关。在诊断小儿尿崩症时,需要综合考虑患儿的临床表现、尿液检查、血生化检查以及禁水试验等结果。治疗方面,主要是通过补充外源性的抗利尿激素或使用其他药物来调节尿量,同时要注意保证患儿充足的水分摄入,纠正电解质失衡,并针对病因进行治疗,如手术切除肿瘤等。还需要对患儿进行长期的随访和管理,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对于小儿尿崩症,早期诊断和治疗至关重要。家长和医护人员应密切关注儿童的排尿和饮水情况,一旦发现异常,应及时就医。在治疗过程中,要给予患儿足够的关爱和支持,帮助养成良好的饮水习惯和生活规律。同时,要加强对患儿的健康教育,了解疾病的相关知识和注意事项,提高自我管理能力。通过积极有效的治疗和管理,可以显著改善患儿的生活质量,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促进患儿的健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