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永彬 副主任医师 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 三级甲等 妇科

黄体血肿是什么病

2025.04.07 08:43

黄体血肿是一种与女性生殖系统相关的疾病,通常发生在卵巢黄体内部或周围。黄体是排卵后卵巢中形成的临时性内分泌结构,主要功能是分泌孕激素以维持早期妊娠。当黄体内部或周围发生出血并形成血肿时,便称为黄体血肿。这种疾病在育龄女性中较为常见,可能与排卵过程中的血管破裂或黄体功能异常有关。

黄体血肿的形成机制较为复杂,通常与排卵后黄体内部血管的脆弱性增加有关。在排卵过程中,卵巢表面的卵泡破裂释放卵子,随后形成黄体。黄体内部富含血管,若血管破裂且未能及时止血,血液可能积聚在黄体内部或周围,形成血肿。黄体血肿的临床表现多样,部分患者可能无明显症状,仅在体检时偶然发现;部分患者可能出现下腹部疼痛、月经不规律或异常阴道出血等症状。严重时,黄体血肿可能破裂,导致腹腔内出血,引发急性腹痛甚至休克,需紧急处理。

黄体血肿的诊断主要依靠影像学检查,如超声检查可清晰显示卵巢内的血肿结构。治疗方式根据病情严重程度而定,轻度黄体血肿通常无需特殊处理,可通过休息和观察自行吸收;若血肿较大或伴有明显症状,可能需要药物治疗或手术干预。对于育龄女性,尤其是计划怀孕的人群,需密切关注月经周期和身体变化,若出现异常症状应及时就医。黄体血肿的预防较为困难,但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避免剧烈运动和减少精神压力可能有助于降低发病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