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永彬 副主任医师 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 三级甲等 妇科

盆腔大出血有什么危险

2025.04.16 11:04

盆腔大出血可能导致失血性休克、多器官功能衰竭、凝血功能障碍、继发感染、死亡等严重后果。具体分析如下:

1.失血性休克:盆腔大出血时大量血液快速流失,有效循环血量急剧减少,机体代偿机制无法维持正常血压和器官灌注。微循环障碍导致组织缺氧,乳酸堆积引发代谢性酸中毒。休克早期表现为心率增快、皮肤湿冷、尿量减少,晚期可出现意识模糊甚至昏迷。若不及时纠正,休克进入不可逆阶段,救治难度显著增加。

2.多器官功能衰竭:持续低灌注状态下,心、脑、肾等重要器官相继受损。心肌缺血可引发心力衰竭,肾小球滤过率下降导致急性肾损伤,肠道屏障破坏后细菌易位可能诱发脓毒症。肺血管通透性增加引发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多器官衰竭常呈序贯性进展,病死率随受累器官数量呈指数级上升。

3.凝血功能障碍:大量失血后血小板及凝血因子被消耗,稀释性凝血病与纤溶亢进并存。表现为穿刺点渗血、皮下瘀斑、创面渗血难止。输注库存血可能加重钙离子缺乏和酸中毒,进一步恶化凝血微环境。需动态监测凝血酶原时间、纤维蛋白原水平,针对性补充冷沉淀或新鲜血浆。

4.继发感染:出血后机体免疫力下降,盆腔积血成为细菌培养基,肠道菌群易位可能导致盆腔脓肿或弥漫性腹膜炎。介入栓塞治疗或手术创伤可能带入病原体,广谱抗生素使用可能诱发真菌感染。发热、中性粒细胞升高及降钙素原异常提示感染进展,需及时进行病原学检测。

5.死亡:当出血速度超过代偿能力或救治延迟时,患者可能因循环崩溃、脑干缺血或不可逆多器官衰竭死亡。高龄、基础疾病多、凝血功能基线差者预后更差。即便存活,部分患者可能遗留肾功能不全、认知障碍等后遗症。

盆腔大出血的救治需争分夺秒,关键在于快速止血、容量复苏与多学科协作。动态评估出血量、器官功能及凝血状态,采取手术、介入或药物等综合止血策略,同时预防并发症。预后与出血原因、救治时机及基础状态密切相关,需个体化制定治疗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