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继舜 副主任医师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 三级甲等 消化内科

胃增生性息肉如何治疗

2025.01.11 17:15

胃增生性息肉的治疗包括内镜下切除、定期随访观察、药物治疗、改善生活习惯、手术治疗。具体分析如下:

1.内镜下切除:内镜下切除是胃增生性息肉的主要治疗方法。这种方法创伤小、恢复快。对于较小的息肉,可以直接使用活检钳钳除;对于较大的息肉,可采用内镜下黏膜切除术EMR或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EMR适用于基底较窄的息肉,通过圈套器套住息肉根部后电切。ESD则更适合较大、平坦或有癌变风险的息肉,能完整切除病变组织,同时进行病理检查,明确病变性质和切缘情况。

2.定期随访观察:如果息肉较小直径小于0.5cm、无明显症状且病理证实为增生性息肉,可选择定期随访观察。一般建议每6-12个月进行一次胃镜检查。因为部分增生性息肉可能长期保持稳定,不会引起严重的健康问题。在随访过程中,如果发现息肉增大、形态改变或者出现症状,再考虑进一步的治疗措施。

3.药物治疗:药物治疗主要是针对引起息肉的病因进行干预。如果息肉与幽门螺杆菌Hp感染有关,需要进行Hp根除治疗。通常采用质子泵抑制剂、铋剂和两种抗生素联合的四联疗法,疗程一般为10-14天。对于一些伴有胃酸分泌过多症状的患者,可以使用抑酸药物,如奥美拉唑等,以减轻胃酸对胃黏膜的刺激,从而可能有助于防止息肉进一步生长。

4.改善生活习惯:健康的生活习惯对胃增生性息肉的治疗和预防有积极意义。保持规律的饮食,定时定量,避免暴饮暴食。减少辛辣、油腻、刺激性食物的摄入,多吃新鲜蔬菜、水果等富含维生素和膳食纤维的食物。戒烟限酒,因为烟草中的尼古丁和酒精都会对胃黏膜造成损害。同时,避免过度劳累和精神紧张,保持良好的心态,因为精神因素也可能影响胃部的健康状态。

5.手术治疗:在极少数情况下,如息肉巨大、内镜下切除困难或者息肉已经发生癌变且有转移风险时,需要进行手术治疗。手术方式包括胃部分切除术等。这种手术创伤较大,术后恢复相对较慢,并且可能会影响患者的消化功能。手术治疗通常是在其他治疗方法无法实施或不适合的情况下才考虑的最后手段。

在治疗胃增生性息肉过程中,患者应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方案。如果进行内镜下切除或手术治疗,术后要遵循医嘱进行饮食调整和休息。如果采用药物治疗,要按时按量服药,避免自行停药或换药。同时,无论采取何种治疗方式,都要重视定期复查,以便及时发现问题并调整治疗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