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卫民 主任医师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 三级甲等 感染内科

为什么狂犬疫苗不作为常规疫苗

2025.09.25 16:46

狂犬疫苗不作为常规疫苗的主要原因是狂犬病传播途径特殊,且发病率极低。只有在被疑似狂犬病动物咬伤或抓伤后,才需要紧急接种疫苗以预防发病。常规接种对大多数人而言既不必要,也不符合成本效益。

狂犬病主要通过被感染动物的唾液传播,通常由犬类、蝙蝠等野生动物引发。在狂犬病流行地区,暴露后接种疫苗是主要防控手段。由于绝大多数人不会频繁接触高风险动物,大规模常规接种会造成资源浪费。疫苗保护期有限,反复接种可能增加不良反应风险。相比之下,暴露后及时处理伤口并接种疫苗,配合狂犬病免疫球蛋白,能有效阻断病毒。世界卫生组织建议优先对高风险职业人群如兽医、动物饲养员或疫区居民进行暴露前预防接种,而非全民普及。

接种狂犬疫苗需严格遵循医疗指导。暴露后应第一时间清洗伤口并就医,延迟接种可能降低有效性。疫苗通常需多次注射,需按时完成全程接种。部分人群可能出现局部红肿、发热等轻微反应,严重过敏罕见但仍需警惕。日常生活中应避免接触不明来源的动物,尤其在高风险地区。若宠物未接种兽用狂犬疫苗,需及时补种以减少传播风险。公共卫生层面,加强动物管理和疫苗接种比人类常规接种更具实际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