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继舜 副主任医师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 三级甲等 消化内科

急性消化道出血如何治疗

2025.02.21 14:09

急性消化道出血的治疗包括稳定患者的生命体征、进行内镜检查和治疗、补充液体和血液制品、使用药物控制出血以及针对病因的治疗。具体分析如下:

1.稳定患者的生命体征:急性消化道出血患者首先需要进行生命体征的评估,包括心率、血压和呼吸频率等。根据评估结果,采取相应的措施,如给予氧气支持、监测心电图、建立静脉通道等。若患者出现休克,需立即给予液体复苏,通常使用生理盐水或乳酸林格液,以恢复循环血量并稳定血压。必要时可考虑使用升压药物,以确保重要脏器的灌注。

2.进行内镜检查和治疗:内镜检查是急性消化道出血的重要诊断和治疗手段。通过胃镜或肠镜,可以直接观察出血部位并进行相应的治疗,如止血夹、热凝固或注射止血药物等。内镜治疗的优势在于其创伤小、恢复快,并且能够在出血发生时及时干预,降低出血的风险。

3.补充液体和血液制品:在急性消化道出血的情况下,患者常常会出现失血性贫血和脱水,因此需要及时补充液体和血液制品。根据患者的出血量和临床表现,适时给予静脉输液,必要时输注红细胞悬液、血浆或血小板,以纠正贫血和凝血功能障碍。补液的目标是恢复血容量,改善微循环,确保重要脏器的供血。

4.使用药物控制出血:药物治疗在急性消化道出血中也起着重要作用。可以使用质子泵抑制剂以降低胃酸分泌,减少胃肠道的刺激,促进溃疡愈合。同时,若出血原因与肝病相关,可能需要使用止血药物如维生素K或凝血因子,以改善凝血功能。对于某些特定类型的出血,如食管静脉曲张出血,可能需要使用药物如生长抑素来降低门静脉压力。

5.针对病因的治疗:急性消化道出血的根本治疗在于明确病因并进行针对性干预。例如,若出血源于消化性溃疡,则需进行溃疡的治疗,包括药物治疗和必要时的手术干预。若出血源于肝硬化引起的食管静脉曲张,则需采取相应的介入治疗或手术措施。针对病因的治疗能够有效降低出血复发的风险,改善患者的长期预后。

急性消化道出血是一种危急情况,及时的诊断和治疗至关重要。患者的病情变化迅速,需在专业医疗人员的指导下进行综合管理。通过对症治疗、病因干预和必要的手术措施,可以有效控制出血,改善患者的预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