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玉红 主任医师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三级甲等 消化内科

出血性坏死急性胰腺炎是怎么回事

2024.12.03 11:23

出血性坏死急性胰腺炎的发生与多种因素有关,主要包括胆道疾病、酗酒、暴饮暴食、高脂血症、创伤等。具体分析如下:

1.胆道疾病:胆道结石、胆道蛔虫等可导致胆汁反流进入胰管,激活胰酶原,从而引发胰腺的自身消化过程,导致出血性坏死急性胰腺炎。对于胆道疾病引起的,需要及时治疗胆道疾病,如通过内镜或手术去除结石、解除胆道梗阻等。

2.酗酒:酒精可刺激胰液分泌增加,同时还可引起十二指肠乳头水肿和Oddi括约肌痉挛,胰液排出受阻,胰管内压力升高,引发胰腺损伤。酗酒者应戒酒,减少酒精对胰腺的持续刺激。

3.暴饮暴食:短时间内大量进食,尤其是高蛋白、高脂肪食物,可促使胰液大量分泌,同时引起十二指肠内压力增高,导致十二指肠液反流进入胰管,激活胰酶,诱发疾病。日常生活中应保持规律的饮食习惯,避免过度进食。

4.高脂血症:血液中过高的甘油三酯可在胰脂肪酶的作用下分解为游离脂肪酸,对胰腺腺泡细胞产生毒性作用,损伤胰腺血管内皮,导致胰腺缺血、坏死。积极控制血脂水平,如通过饮食控制、运动和必要的药物治疗来降低血脂。

5.创伤:上腹部的钝挫伤、手术创伤等可直接损伤胰腺组织,使胰液外溢,激活胰酶,进而引起胰腺的出血性坏死。在进行上腹部手术时应注意操作规范,避免对胰腺造成不必要的损伤;对于创伤患者应及时评估胰腺损伤情况并给予恰当处理。

在日常生活中,要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避免过度饮酒、暴饮暴食,积极治疗高脂血症等基础疾病,对于有胆道疾病风险的人群应定期体检,及时发现和处理胆道问题,以降低出血性坏死急性胰腺炎的发生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