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士伟 主任医师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 三级甲等 心血管内科

心力衰竭是心脏病引起的吗

2024.09.10 18:14

心力衰竭并不一定完全是由心脏病引起的,但心脏病是导致心力衰竭的最主要原因之一。

心脏就如同一个泵,负责将血液输送到身体各个部位。当心脏的结构或功能出现异常,如心肌梗死、心肌病、心脏瓣膜病等各类心脏疾病时,心脏的泵血能力下降,不能有效地将足够的血液送出,就容易引发心力衰竭。除了心脏病,其他一些因素也可能间接导致心力衰竭。例如,长期的高血压如果得不到良好控制,会使心脏负荷过重,逐渐引起心脏功能减退;严重的贫血会让心脏不得不拼命工作来为身体供氧,久而久之可能导致心力衰竭;甲状腺功能亢进或减退等内分泌疾病、某些药物的不良反应、长期大量饮酒等也可能对心脏功能产生不良影响,增加心力衰竭的发生风险。

在临床上,心力衰竭是一种严重且复杂的疾病状态。心脏病患者由于心脏本身的病变,其发生心力衰竭的概率相对较高。但也不能忽视其他非心脏疾病因素对心脏功能的潜在威胁。对于存在上述相关疾病或风险因素的人群,需要密切关注心脏健康,积极治疗原发疾病,改善生活方式,如合理饮食、适度运动、戒烟限酒等,同时定期进行心脏相关检查,以便早期发现心脏功能的变化,及时采取干预措施,降低心力衰竭的发生几率。而一旦确诊心力衰竭,更需要综合治疗,包括针对病因的治疗、改善症状、延缓病情进展等,以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生存率。虽然心脏病是心力衰竭的常见原因,但其他因素也可能参与其中,应全面认识和重视这一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