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士伟 主任医师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 三级甲等 心血管内科

心脏骤停为什么要人工呼吸

2025.03.24 17:51

心脏骤停时人工呼吸是为了维持氧气供应、防止脑部缺氧、支持心脏复苏、促进血液循环、减少器官损伤,具体分析如下:

1.维持氧气供应:心脏骤停导致血液循环停止,肺部无法正常进行气体交换,人工呼吸通过向肺部输送氧气,确保身体各组织尤其是大脑获得足够的氧气,避免因缺氧导致的细胞死亡。氧气是细胞代谢的基础,缺乏氧气会迅速引发不可逆的损伤,人工呼吸在心脏骤停的紧急情况下成为维持生命的关键措施。

2.防止脑部缺氧:大脑对缺氧极为敏感,心脏骤停后数分钟内即可发生不可逆的脑损伤。人工呼吸通过提供氧气,延缓脑细胞的死亡过程,为后续的心脏复苏争取时间。脑部缺氧不仅影响意识,还可能导致长期功能障碍,人工呼吸在保护脑功能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3.支持心脏复苏:心脏骤停后,心脏无法有效泵血,人工呼吸与胸外按压结合,形成心肺复苏的基本操作。人工呼吸确保氧气进入肺部,胸外按压推动血液循环,两者协同作用,提高心脏复苏的成功率。心脏复苏的目标是恢复自主心跳,人工呼吸在这一过程中不可或缺。

4.促进血液循环:心脏骤停导致血液循环中断,人工呼吸通过提供氧气,支持肺部功能,间接促进血液中氧气的运输。氧气通过血液输送到全身组织,维持细胞的基本代谢需求。

5.减少器官损伤:心脏骤停后,全身器官因缺氧和血液循环中断而面临损伤风险。人工呼吸通过提供氧气,延缓器官的缺氧性损伤,为后续治疗争取时间。器官损伤的程度直接影响患者的预后,人工呼吸在减少多器官功能障碍方面具有重要价值。

心脏骤停是一种危及生命的紧急情况,人工呼吸作为心肺复苏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维持生命体征、保护重要器官功能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通过及时有效的人工呼吸,可以为患者争取更多的抢救时间,提高生存率和生活质量。